第749章 空军致胜的拥趸(下)(1 / 2)

加入书签

中国空军刚刚建立,直接去摸索先进的经验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反正军界对于空军如何编制都是一抹黑,就这样定在空军战术条例中吧。磨合久了,自然会倒逼着形成理论。

但与后世美国不同的是,航空联队不但要负责本部的飞机后勤支援,还将保证所有在本机场驻扎或参加作战任务的友军。各作战大队可以专注于作战,“上天就是打仗,落地就是住宾馆”,不用为衣、食、住、行、修理、保养的一切操心,这样可以随时入住全国任何一个机场,并投入战斗!

尽管现在一切都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空军大规模的建设即将开始,按照“人等设备”的原则,先期成立若干个没有作战大队的基地联队很有必要----总不至于飞机到了没地方停、也没地方加油吧?

哈尔滨、长春、沈阳、秦皇岛和天津的机场都建好了,四平则被取消建设----在一切都要精简时,长春到沈阳完全可以实现直接转场。北京则在直系时就有南苑机场,不过那时候直系只有几架小飞机,倒被奉系占了便宜了。

空军决定在沿海一线建立多个机场。从天津开始,向北增加一个:锦州。它的任务是在战时可以协助对关东军盘踞地大连的攻击。

向南沿海为一线基地,有济南、青岛、烟台、徐州、南京、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广州、湛江,共13个;

二线基地有长沙、南昌、武汉、合肥、郑州、石家庄,共6个;三线基地为太原、归绥、西安、兰州、银川、成都、重庆、南宁、贵阳、昆明,共10个;

在遥远的大西北,建设阿勒泰、迪化、哈密、玉门、西宁、银川,共6个。

先期建设一线机场,包括北京、天津、秦皇岛、锦州、沈阳、长春、哈尔滨,一共20个,这些是中国海防线的最前端,承担着支援海陆军作战的任务,还肩负着防守海上领空的任务。

因此,先期根据机场情况成立一些防空团很有必要。当然,没有作战大队的基地联队长的军衔就低了一些,为上校,而非全员时的少将。

力所能及的事先做着,有困难的硬着头皮上。在张汉卿看来,人才的储备比什么都重要。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引进、模仿、超过,厚积薄发,以质代量”的建设步骤,用有限的经费,很快使中国空军迈开了大步。

在张汉卿与奉军老帅们、蒋百里等人的国防战略中,中日一战不可避免----中国的民意已将收复日占关东州列为首选,这也是中华民国能否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的象征。

而日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对关东州的占领----部分日本人甚至将关东比喻为“第二故乡”。从民意角度上,日本民众也不能允许日本放弃关东州。

在中外历史长河中,从未有一个国家未经过战争就获得大国地位,近代中国也只有在朝鲜战争中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才获得了大国地位,并在国民经济并不富裕的70年代成为国际社会举足轻重的“大三角”之一。

旧中国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战争不可避免,而日本则是中国岷起的第一道拦路虎!

中国经济虽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要想在短期内形成对日全面的压倒性的优势是不可能的:自鸦片战争时代以来欠下的军事上的革新债务非一日所能弥补。

中国虽然有百万陆军,但是都是在内战中壮大的,与国外先进的军事理念、后勤支持、联合作战以及作战经验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

就日本目前的实力而言,中国政|府要举全国之力,投入5年的全部财政收入,才能建立起同样规模的海军!

这还不包括不能生产到目前为止,制约中国交通的车用发动机、航空发动机、铁路机车与大型轮船蒸汽机等均不能实现自主制造,蓬勃发展的工业使得煤炭、钢铁的生产远不敷需求。

万一中日之战又形成如后世的僵持局面,也要将这种僵持尽可能的远离中国本土。海军力量的薄弱,使得远渡重洋打击日本本土成为笑话。

但是空中打击又另当别论:空中交通,不仅较陆海上距离短,且无地理上之障碍,较为活动自如。且空中作战可藉由空中交通穿透敌人防线,直接攻击敌国之战略基地、生产中心、人口工商业中心及海陆军要塞地带,亦即不须消灭敌人的海、陆军,也可粉碎敌人的抵抗。

陆军只限于地面,海军限于海上,而空军可制陆、制海而兼制空,能经由天空对敌人的任何地区做无情的打击,它可以不用传统的战场决战就可使敌人屈服,这就是所谓战略空军的由来。

试想正史上中国如果有一支能够直接威胁日本本土尤其是皇宫的力量存在,日本敢于倾全国之力、不顾一切来征服中国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