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迎战(2 / 2)

加入书签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的迅速发展已经给他们带来战略上的压力,如果中国因此战而得到削弱,他们乐见其成。

于是,法国外交部长德耳博在发言中说:“任何强制性的决议都不能从法律上和事实上有效地、圆满地解决中日之间的相互关系。”

英国和法国例来一个鼻孔说话,美国代表团团长德维士也赶忙附和德耳博的意见。最后,布鲁塞尔会议只通过了宣言式的决议,指出日本在中国的行动违反华盛顿九国公约,建议日本停止军事行动,但是没有规定出任何对付侵略者的措施。

日本摸透美英法意图,因此一边大喊反苏反对共产主义运动,并采取包括袭击苏联边境等恶化苏日关系措施,以表示自已是美英法必须借用依靠的、能就近攻击苏联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又敢于大肆在中国东北与华北侵略扩张、招摇生事。

日本相信,美英法不敢因为日本在华的侵略,而以实际行动惩罚他们必须借用依靠的、能就近攻击苏联的主力军----日本。也正因为美国等的放纵,日本才在明显实力弱于中国的时候放肆地在东北显示武力。

最可恶的是美国。

历史美国不仅继续纵容日本侵略扩张,向日本提供军火及装备,甚至当日本陆军在1927年提出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已经明目张胆地向中国下黑手时,美国还向日本军需工业大量投资,帮助日本建立起现代化的军事工业:

如美国福特公司提供日本现代化冶金技术;洛克菲勒财团帮助日本建立新式电气工业;梅隆财团帮助日本飞机制造业的进一步现代化。

当时美国认为这主要是针对苏联的战争准备计划,同意各财团继续以给予日本贷款、供应战略物资形式,来为日本陆军扩军备战提供实际支持。

这就应了一句话:“国家之前没有长久的友谊,只有永久的利益。”

但是美国政|府和中国的“友谊”也要体现出来并给中国一个交代。不久后的8月14日,美国宣布禁止用美国船只装载武器和军用装备出口(主要针对的是中日两国)。

乍看起来,美国似乎很中立公平,不用美国船只为交战的任一方的军购服务。但这一政策首先是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等量齐观,根本未体现出美国的“正义”与美国政|府所宣称的“美国是中国最坚定有力战略盟友”。

无他,这一政策适合拥用强大海军的日本的要求,因为日本海军掌握中日间海域的制海权时,日本船只从美国装载武器和军用装备及其它战略物资能畅通无阻。

而掌握制海权的日本海军对中国沿海的封锁,使中国即使在美国买了武器装备,也不敢用中国船只运输(除非寄希望能躲过日本舰只拦截),只能租用日本不敢检查的美国等国船只。

为了“解决”这个漏洞,美国创造了新的军火贸易条例,禁止租用美国船只运输在美国买的武器(只能租用美国船只运输在美国购买的非武器类货物)的政策,使日本照样能获得美国武器和军用装备,而中国却难以获得美国武器和军用装备。

这样彻底堵死了中国可能的从美国获得的帮助。

作为例证,1928年11日1日,美国国务院通知美国飞机公司说,美国政|府不同意把飞机和飞机零件出售给正在进行狂轰滥炸的国家,这就是有名的“道义禁运”。

但“在‘道义禁运’之后,美国垄断资本家反而增加了对日本的输出。如这一年,美国出售给日本的飞机价值为248.4万美元,而在实行所谓“道义禁运”以后的1929年,美国售给日本的飞机价值却增加到1745.4万美元,这个实例足以说明柯立芝政|府的所谓‘道义禁运’的虚伪性。

作为幌子,10月5日,柯立芝总统发表号召建立反侵略者的“和平战线”的演说,作为美国支持中国对日交战的证据。

但柯立芝总统演说却不敢指出侵略者的名字,不敢过分得罪日本。在第二天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和平战线”一语是否意味着经济制裁?

柯立芝总统起初回答道:“不,不一定”,接着简单地说“不”。02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