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烈酒醉繁花(4)(1 / 2)

加入书签

戏楼池子里闹得不可开交,有人大叫了声“祝小培”。

        不知哪个包厢的公子哥儿率先丢了银元下去,一时间如人擂鼓,又如狂风骤雨,晃人眼的银元像从天上抛下去的冰雹,丢钱的公子们唯恐输了阵……

        邓元初虽面上仍是固有的微笑,可笑只浮在面皮上,因这一句“祝小培”,镜片后的眼睛有一瞬的恍惚。他犹豫再三,忍住了,没看楼下。

        “这祝小培倒是有名,”白谨行不在京中,不知邓元初和祝小培的前缘,放下茶杯,笑着道,“当年《顺天时报》评选伶界大王,她是不是夺了魁?”

        谢骛清略一颔首:“昔日在京中,确是最当红的。”

        “她红在京城,怎么来了天津?”

        谢骛清轻摇头:“不清楚。”

        以她对谢骛清的了解,料定他打了句妄语。

        她瞥谢骛清。

        邓元初坐了会儿,寻了个由头,说下楼透透气,白谨行难得来天津卫,想同他一道下去看看这有名的三不管,被谢骛清拦住了:“让他自己去。”

        白谨行不是个愚笨的人,见谢骛清和何未像藏着话,深觉此事有蹊跷。

        “他有心事?”白谨行问。

        谢骛清笑而不语。

        白谨行转而看何未。她想,若不点透,怕稍后邓元初回来,仍要被白谨行一句句无心的话戳到心事,于是简略道:“她是邓元初的前缘。”

        何未借着底下的热闹,见邓元初往后台去,回想起28年春。

        柳絮飘满城,奉系军阀即将退回关外。四九城内,旧军阀们有着看不到明天的狂欢。

        祝小培悄然到船务公司的四合院,等着见她。

        祝小培生得一双凤眸,五官玲拢,她唱《西厢记》红透南北的,身段曼妙,行礼也讲究,对她行了一个古旧的戏台礼后,道明来意:她被军阀家的公子缠上,对方每日到湖广会馆坐上一个时辰,不娶到她誓不罢休。对她这种名伶,这种事并不少见,他们的拥护者和追随者上至达官显贵、前朝王侯,下至文人墨客,无所不有,碰上疯狂的什么都做得出。邓元初忍无可忍,赶那人离开,被十几把枪同时制住……

        幸有会馆里的人拦下,但这梁子也结下了。她怕那位公子心思成魔,加害邓元初,却无处可求,认识的达官显贵没有一个不想占她便宜的,思来想去,找到了何未这里。

        何未答应想想办法,她见祝小培担心,安慰说:“此事,我不会让邓元初知道。”

        祝小培安心,道谢走了。

        何未寻了个老客人,见了那个军阀最受宠的一个儿子,借着军阀自家内斗,将那位公子压制了一番。可祝小培是最当红的坤伶,追求者数不胜数,拦得住一个,还有第二、第三位……时隔两个月,祝小培再来见她,一为道谢,二为道别。

        祝小培隐晦告知,她已和邓元初分开有一段日子了。

        “又有人扬言要杀他……我担心,哪一天成了真。我和邓公子之间,总要有个先放手的,”祝小培目光下视,苦笑着说,“我十几岁唱西厢记,戏里说张公子考中状元郎,回来迎娶崔莺莺,再无恶人敢阻拦。而现在,好像都没用的,他也算曾有功名在身,都没有用。”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当年的邓元初,如一草民,而祝小培就是那和氏璧。在这乱世,他就算豁出去性命,也负担不起这一段感情。

        祝小培想去天津落脚,须九先生照应,如此才能不受追求者们的滋扰,寻一个清净的隐居地。她走前,留下一个旧信封,是未来一年在天津的公寓租金,以此表明,她无须金钱方面的照应。她红了许久年,攒下的钱足够隐居到老。

        “又要劳烦二小姐费心了,”她柔声致歉,“思来想去,也只有二小姐能尽心帮我。”

        “一切交给我。”她应承下来。

        此后不久,祝小培搬往天津租界,再不踏足四九城。

        ***

        深夜的院子里。

        何未将长发散开,窝在双人沙发的角落里,将没穿鞋袜的脚搭在他完好的那条腿上。她的脚在谢骛清的军裤上摩挲着……

        眼前像还是戏楼散场时,邓元初独自坐于戏池最前排的长板凳上,在正当中,望着空无一人的戏台出神。

        四米深的戏台子和金丝刺绣的大红布帘后,像藏着一个人,邓家小公子的心上人。

        谢骛清的手指,在她的脚心刮了下。

        她痒得一个激灵,从窝着坐,到侧倚靠靠背,借着灯光瞧他。

        “祝小培连唱三日,今天恰好最后一天,又恰好和邓元初见一面,”她缩起腿,挨近他,尖尖的下巴搭到他肩上,“全是你安排的?邓元初想见他?”

        谢骛清一手握着钢笔,于雪白纸上写完最后几个字。笔尖打下一个实心句点。

        他道:“你婶婶生产那晚,祝小培来找我。”

        谢骛清解释说:“她弟弟得罪了奉系,让我帮忙和郑家人疏通。郑家愿意出面,但帮忙须有个说得过去的由头,郑渡的姐姐就让她给戏楼唱三日。邓元初接到帖子,自己过来的。”

        谢骛清打开桌上的墨水瓶,为钢笔添墨。

        他用棉花片擦干净钢笔,将棉花丢入一旁的废纸篓:“不问了?”

        “替他们两个难过,”她轻声说,“只差两年。”

        邓元初从澳门避难归来,邓家也重振旗鼓,再次风生水起。如今邓家的小公子又成了香饽饽,众人眼里的佳婿良人。而祝小培早在去年嫁了人。

        谢骛清见她心情低落,将钢笔扣上。

        他手腕瘦削,戴着她送的那块金属腕表。一摞白纸上的影子被拉长,他将两只钢笔和墨水瓶子码放好,掉转身子,注视了她一会儿。她仿佛预见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谢骛清要吻她了。他这两天只要没有外人在,总是这样,像在做这世上最寻常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