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终章(2 / 2)

加入书签

        然后皇后便生气掐他一下,搂住他的脖颈摇一摇撒娇,让他给个评价呗。

        陛下便低笑起来,堵住了她说话时的软绵嗓音。

        不管旁人是否觉得,这样的日子没羞没臊的,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她又是否有尊贵的姿态,但郁暖却很喜欢。

        很喜欢,并永远怀念。

        她提着裙摆,进了御书房,隔着外间便听到他们在里头议事的声音。

        由于皇帝的命令,那些太监和宫人从来不敢拦她分毫,只是郁暖很懂事,从来不会听壁脚。

        “陛下——臣以为,待平喀舍尔之后,应当借此东风,休养生息,再转而打压西南。至于颚族,去长安甚远,想要一举打压非是无法,却不若先前的方案稳定。”

        “陛下,臣附议。”

        顿了顿,郁暖听见他的声音缓慢优雅道:“郁成朗,你认为呢?”

        郁暖听见兄长的声音响起:“虽则冒险,并非不成。且颚人近些年太过猖狂,虽远长安,却是个心腹大患,即便不能一举歼灭,却也必煞煞他们士气。臣听闻距颚人最近的岑阴县不堪受扰,为蛮夷烧杀抢掠无数……”

        接着这些人便争辩起来。

        于是很快,皇帝便把争论的最欢,并且固执认为颚族不能动的几位都请了出去,并平淡却不容置疑的告诉他们,没有选择,只能商议对策。

        郁暖本想要转身离,却顿了顿,轻轻叹了气。

        她的戚皇陛下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除了陪她的时候,大多时间都在议事。

        现下恰逢武威大将军率兵攻打喀舍尔草原,前线捷报连连,她听不懂那么多军政之事,却也知晓一路进展的较为顺利。郁暖对于原著的军事线记忆很模糊,但她也记得,仿佛不该是这么早的。

        内忧外患之下,要平喀舍尔却不理西南,并不是多么明智的决定,因为西南与喀舍尔版图相接,一旦处理不好,便会有大碍。而喀舍尔和极被颚族有盟约,非友非敌,互相心照不宣掣肘中原。

        而原著中,戚皇攻陷喀舍尔,至少比现在晚了七八年。

        郁暖踏着绵软的长毯,看见那些人出来。为首的几个老官员皆一愣,立即要跪下行礼,她只是摇摇头,作一个噤声的手势,示意他们快些离开。

        很快,书房内又有郁成朗说话的声音:“陛下,阿暖的病,难道只有颚人供奉的巫族大祭祀能救?听闻他们诊治的法子很是血腥,每代只传一人,她未必受得起……况西南王虽与咱们达成同盟,但以臣之见,仍是不能轻信。”

        皇帝似乎微笑了一下,缓缓道:“朕不做无把握之事。”更多的却没有再解释。

        郁成朗道:“是臣愚钝狭隘了。”

        不说外公是否收了那份心,但西南王所求,不过是不愿被朝廷压榨憋屈的死去,但若将来的皇朝的继承人也拥有西南血脉,或许尚有转机。

        因为郁成朗很明白,西南王爱护自己的子民,若非万不得已,定不会枉然一战,他没有后嗣,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西南。

        不论将来如何,至少燕宿云很爱惜自己的外孙女,他把所有的愧疚和疼惜,都倾注在了郁暖身上,故而这次的盟约十有**,并不会被毁去,而朝廷与西南达成共识,更多了休养生息的机会。

        在两三年前,陛下便一直在研究颚族,无论是生活习性,还有各方宗教礼仪,亦或是历史架构,陛下看的都是颚语籍,也不曾避讳任何人。

        所有人都以为,陛下是博闻广识,对颚语感兴趣,但事实上陛下是含着耐性和冷酷,一点点了解自己的敌人,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身为帝王的职责,不容许他劳民伤财,只为一个女人出兵攻颚,或是绕过为心腹大患的喀舍尔,先就极北颚族。

        这些想法,从未出现在乾宁帝的想法里。

        皇帝不仅有心爱的女人,还有无边无际的广袤疆土和无数子民。

        为皇者,固有天下,却亦须承担责任。

        为了得到一个平衡点,这些年来,乾宁帝从未有半日的歇息,即便郁暖失踪了,也没有放弃为她寻找真正康复的途径。

        金色的夕阳洒落在绒毯上,也点在郁暖鞋尖的明珠上,仿佛一切都静止了。

        她站在外头,眼睫微颤,却只是笑了笑,一步步很轻很慢的从书房外,又一次绕回了寝殿。

        郁暖没有走进去,只是坐在回廊的朱色矮墙上,慢慢看着天际的云卷云舒,还有那抹开阔的碧蓝。

        她是个有些爱哭的女人,但现在却不了。

        因为陛下为了她,正在负隅独行,为了她不眠不休。

        所以,她一定要坚强而乐观,要像他期望的那样,每日都很快活才是。

        她恍惚间似乎记起,自己从前似乎也见过他的颚语书籍,现在正摆放在紫宸宫的红木架上。她上回看见,便觉得眼熟。

        或许,陛下在很久以前,便开始为她考虑良多。

        久远到,在朦胧记忆中他们头一次成婚时,她便能看见一些隐约迹象。

        只是她亦从来,都把善恶和喜恶想的太简单,所有的事情都看见表象,嫌弃他无趣,认为他是故意吓唬她,认定了他是无情冷漠的男人,满心调侃旁观着。

        但却一直不愿意去看,那一层情深脉脉的内里。

        即便是戚皇,也会有爱人的心,虽然偏执可怖,但也竭尽全力呵护她,使她开心。

        郁暖慢慢笑了笑,对着远空闭上眼。

        幸好,还不算太晚。

        ……

        乾宁二十三年,郁暖的身体便已不太好了。

        她每日都要服许多药,而听闻这些都是以皇家收藏的古籍里的配方做成的,虽能治标,却无法治本。

        而经历了一年多的整治和梳理后,皇帝陛下会亲征极北颚族,这样的事瞒不了郁暖。

        她明白,当自己听到确切的消息时,便是他真正要出征的时候,也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谁。

        郁暖躺在病床上,摸了摸太子的脑袋,温柔的笑着问他:“我们哥哥今天学了甚么?”

        于是太子回答了她,只是说话的时候,却板着脸,像是不太开心的样子。

        陛下把他当作真正的储君教养,无论是学识还是武功,都从这样小便严厉要求,会说话会走路时,便要先于别的孩子学会跑,学会背书写字。

        太子没有享受过太轻松的日子,仿佛和戚寒时年幼时一模一样。

        于是太子像他父皇一般,说话简略扼要,但一双琥珀色的眼睛却那样像郁暖,使他看起来不太严肃,反而是认真更多些。

        此时他看着母后,难得有些一顿一顿,抑制住些许喉口微末的哽咽:“母后,今日学课时,先生教了儿臣曾母啮指痛心之典故。”

        “先生说,母子连心,母亲有了痛楚,即便隔得再远,儿子也能觉。”

        “您近几月一直躺在病榻上,您心口老是疼……儿子也心口疼得紧。”

        他到底还小,宫人口严,但太子聪慧,如何不觉郁暖的身体危在旦夕。

        但父皇说,男人可以有眼泪,却必须在他的女人瞧不见的地方。

        所以太子认为,自己不能在母后面前哭。

        郁暖捏捏他的面颊,唇色淡而苍白,却笑得很温柔,声音很轻缓,像是天边虚无缥缈的云絮:“傻孩子……”

        她却不知怎么安慰她的儿子。

        他还这样小。

        陛下出征那日,尚在清晨。

        整座长安城肃穆不已,家家户户得令闭门不出,而远方的天空渐渐艳阳高照,郁暖却躺在床上,因着重病沉沉的睡着。

        有人来到她身边,以至诚亲吻她的眼眉,他褪下手腕上的佛珠,一圈圈为她缠绕在纤细苍白的手腕上。

        仿佛有了此物,她便能在夫君不在时,得到一些庇佑。

        而当郁暖醒来时,第一眼看见的,却是外头沉沉的黄昏。

        她有些懊恼的皱着眉,终于很少有的捂着眼睛,泪水一点点从指缝流下,她的身影却安静而纤细,并且在仆从来之前,很快止住了眼泪。

        清泉带着阿花妹妹来了,只说阿花妹妹硬是要见母后,连她最爱的糕点也不肯吃,呜呜哭个不停。

        比起太子,阿花妹妹更像是郁暖一些,被娇纵得有些任性和天真,因着身体底子不好,时不时也要生病,最爱钻在母后的被子里,听母后念话本子。

        她的父皇最不喜这些三流书籍,却从不说她。

        阿花妹妹见了母亲,连忙颠颠的跑上来,拉着郁暖的手哽咽委屈道:“他们都不让我进来,怎么能这样!”

        郁暖叹气,柔声告诉她:“因为母后在歇息,旁人歇息的时候,我们阿花不能叨扰的。”

        阿花妹妹抽噎道:“可是父皇走了,阿花想父皇了……”

        “想父皇带阿花去花园看牡丹,想父皇教阿花画画。”

        “阿花已经会画小猫了,昨夜刚作好的,只想拿给父皇看……可是他不在了。”

        郁暖把她抱在怀里,有泪水垂在阿花红色的襦裙上,洇成了殷红,她却笑着说道:“父皇很快就能归来了呀。”

        阿花妹妹有些高兴,掰着手指数着日子,又偏头问道:“很快是两日吗?”在她看来,两日已经是很久很久了。

        郁暖笑了笑道:“不是两日,也不是三日。”

        “很快……是在母后的心里,他每天都很快回来了。”

        阿花若有所思,慢慢止住了泪水,郁暖却看着她漆黑的眼眸,眼尾微红。

        乾宁二十四年冬,极北大捷,乾宁帝班师回朝。

        郁暖听到消息的时候,正带着阿花妹妹赏花。她笑了起来,对阿花妹妹道:“很快,父皇就真的回来啦。”

        说着,郁暖也有些支持不住,唇角苍白而干涩,唯有清泉扶了她一把,才令她没有立时倒下。

        陛下回朝那日,下了一场大雨,郁暖硬生生从床上起身,没有听清泉的劝说,只说要去宫外迎接他,就像是姜太后,和所有臣子那样,可她却没有力道。

        即便在雨中,也是一场盛大的迎接,所有带品级的妇人和臣子,皆在皇城外跪候,久病缠绵于榻的皇后却未至。

        申时不到,外头钟声顿起,由远及近,敲打着所有人的心尖。他们也听见,皇帝的铁骑正越来越近,而胜利属于整片中原。大雨中所有人都以臣服的姿态,迎接凯旋而来的乾宁帝。

        可是陛下没有多少喜悦,眉宇间却有岁月带来的痕迹,那使他看起来更威严儒雅。皇帝留下武威大将军和几名忠臣设宴,而自己却很快飞驰如宫门。

        郁暖穿着很久以前,他赐予自己的红色襦裙,一步步从寝宫的回廊处往外走。

        她的力道很小,撑着一把油纸伞在雨中,走过冰冷的宫墙拐角,裙角在风雨中翻飞,污水沾湿了绣鞋。她觉得自己的心口很疼,但这却不及喜悦来的深浓,自肺腑深处滚烫着心火。

        终于,雨幕中远方出现了一道身影,颀长而身着玄色轻甲,带着未曾褪尽的血意,可随着一步步的走进,他的面容却变得沉稳而温柔,像是卸下了浓烈的戾气和深重的城府,留给她最软和的一面。

        油纸伞落在地上,伞柄的白玉缀染上淤泥,穗子被雨水淋湿逶顿。

        郁暖提着裙摆,扑进他的怀里,轻甲隔不住两颗跳动的心,而雨水混着泪水一同落下:“我……就知道……”

        “——您是,战无不胜的戚皇陛下。”

        他把郁暖打横抱起,在雨中抵住她的额头,雨水顺着高挺的鼻梁落下。

        春雨落在天地间,润泽万物,一片祥和朦胧中,男人低沉的嗓音只有她能听见。

        “因为暖宝儿,故而战无不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