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豹房(2 / 2)

加入书签

        “当真?”

        “当真。”杨瓒压低声音,道,“本官曾见过永乐朝,船队出航的海图及航海志。其中既有提及海外之土。虽不确定是否即为河淌金砂之所,然海外之地,实是确有其事。”

        杨瓒说得恳切,半点不似做假。反正舆图藏在内库,对方也看不到。就算想看,也未必过得了朱厚照那关。

        朱厚照时刻以太宗皇帝为榜样,凡永乐朝留下之物,都相当宝贝。

        他知道王主事是大才,将要名留青史的猛人。

        朱厚照却连对方的面都没见过,知道他是谁?顶多会“哦”一声,礼部左侍郎的儿子,朕知道了。

        因王侍郎主张禁海,王主事想看天子宝贝的海图,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如有杨瓒做保,也不是不能一观。

        问题在于,这位正胆大包天,以永乐海图做幌子,企图蒙混王主事,说服对方,新大陆确实存在,就算没有遍地黄金,也值得探寻。

        这个紧要关头,主动揭开底牌,一万个不可能。

        永乐朝的船队是否先西方发现每周,后世也有争论。内库所藏海图是否为全部,谁也不敢打包票。

        为说服王守仁,杨瓒只当存在。费尽口水,嗓子眼说到发干。

        仔细想想,为国为民,为了小屁孩的江山,他容易吗?

        在杨御史的努力下,王主事终于有六分相信,海外大陆确实存在,金银也的确不少,是否有耐寒高产的作物,仍有待商榷。

        “佥宪之意,是想从佛郎机运矿船取得海图?”

        杨瓒点头。

        “王主事以为,此事可行否?”

        “倒也不难。”

        让杨瓒头疼,死伤无数脑细胞之事,送到王主事跟前,只换来四个字,没有半点为难。

        “如同佥宪所言,佛郎机夷表面为商,实则为匪,可以大食商船为饵,诱其入瓮。遣水军设伏,守株待兔即可。”

        王主事说得过于直白,杨御史半晌没反应过来。

        他没听错吧?

        这话翻译过来,分明是在说,接触太麻烦,利用对方贪婪,引入包围圈,动手开揍,抢劫了事?

        “此事可妥当?”

        “有何不妥?既是匪盗,自无需悲悯。”

        王主事神情坦然,无半分犹豫。

        “下官听闻,倭贼中,亦有佛郎机夷。且有小股流窜之人,妄占我疆域海岛,欺我百姓。其意未逞,其行实可恶。”

        “计出之时,若其远遁,自不必追赶。如贪心中计,入我疆域行海盗之举,以致伤人毁船,官军予以擒拿,岂非理所应当?”

        杨瓒默默咽着口水,余下的话都吞回肚子里。

        猛人到底是猛人,当真是五体投地,不服不行。

        这厢,杨瓒同王主事谋划海图,那厢,谢十六终于抵不住顾同知的鞭子,招出供词。

        “二百艘船,分散藏在十余处,另有五艘运粮船,藏在倭人之地。”

        “许光头手下,多数投了我,愿受朝廷招安,正藏匿在岱山岛,等候消息。”

        “藏金千两,银五十万,珍宝珊瑚无算。

        “查明倭贼聚集处,本为投名状之用……”

        “岸上据点六处,江浙官员俱列名单之上,未有遗漏。”

        “江浙福建共三十六宗豪商,为海匪传递消息,销赃所得。”

        “有江南巨贾阻止船队,托庇海盗港口,往来运送货物,所得交出三成。”

        “每月首尾,岛上‘开小市’,月中‘开大市’。届时,往来走私商不计其数。”

        “倭人欲购火器。”

        “大食商船多香料宝石。”

        “佛郎机夷奢买丝绸瓷器,尤好精美之物。”

        “另有少许宗室,以妻族或长史家人参股海商,同海匪有所勾连。”

        谢十六说一句,校尉便记录一句。

        起初,语速较慢,话说得有些含糊。

        顾同知不耐烦,又是一鞭,速度当即加快,三个校尉一起动笔,都有些忙不过来。不得不寻来船上文吏,才勉强跟上速度。

        只不过,随纸页增多,文吏的脸色也越来越白。

        越到后来,供词的内容越是触目惊心。

        记下“安化王”三个字,额头冒出一层冷汗,手指抖得几乎握不住笔。

        知道这样的秘密,他还能活?

        足足两个时辰,堆起的供词有半人高。

        谢十六垂着头,锐意全消,与先前判若两人。

        见再问不出什么,顾卿令校尉收起额供词,转向文吏,“即日起,尔暂调赵校尉听用。”

        “是。”

        文吏连忙行礼,擦掉冷汗。虽前途未卜,至少不会立即被卸磨杀驴。

        顾卿走出舱室,正要去寻杨瓒,忽见有小舟自海上行来。

        靠近兵船,来人举起腰牌,高声道:“奉司礼监少丞刘瑾刘公公之名,请见钦差。”

        待放下绳梯,将人拉到船上,顾卿方才认出,来人是东厂番子,亦是刘瑾身边的长随。

        “小的奉命,将密函交于钦差。”

        刘瑾晕船恐高,身边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日夜赶路,不算什么。穿行半日,当即脸色煞白。

        见到顾卿,当即行礼。怎奈脚步虚浮,差点趴到甲板上。

        “见过顾千户。”

        赵榆秘密前来,刘瑾又在岸上,自然不晓得顾卿已经升官。兼顾卿一身白泽服,长随口称“千户”,并不意外。

        “密函何在?”

        “刘公公吩咐,需交到钦差手上。”

        长随话落,顾卿身边的校尉立即出声喝斥,绣春刀出鞘三寸。

        “大胆!”

        东厂领班出身锦衣卫,番子却同南北镇抚司没什么瓜葛。

        被校尉喝斥,长随神情微变,却是执意要见杨瓒,不肯当面取出密函。

        顾卿举臂,拦下校尉。

        “杨御史在舱室,随我来。”

        转过身,竟是直向二层舱房走去。

        长随站起身,立即快步跟上。

        京城

        江南奏疏一封接着一封,剿匪、地方官员贪污、奸商勾连匪盗、匪首落网,一桩桩消息,接连闻于朝堂。

        溅起的水花的确不少,得来的关注,却远远比不上另外一件事。

        豹房!

        有了江南送回的金银珍宝,朱厚照财大气粗。为铸造更多官银,消化倭国运回的银矿石,豹房非建不可。

        谢丕归来之后,未得天子旨意,始终守口如瓶。

        谢迁都没摸出门道,遑论朝中文武。李东阳隐约知晓些内情,只不好明言。况且,先帝小祥不久,天子便大兴土木,的确欠妥。

        对建造豹房一事,朝中文武多持反对意,即使内阁不表态,直谏的奏疏也是如飞雪一般。

        对此,朱厚照的态度不见半点缓和,愈发固执己见。

        无论奏疏内容,即便锦绣满纸,说出花来,照样驳回去。被谏得烦了,直接一句话,有钱,任性。

        “陛下,拆毁旧坊,工程浩繁,靡费不赀。”

        “朕有钱。”

        江南送回的金银,可建造上百个豹房。

        “陛下,大兴土木,非善之举。”

        “朕有钱。”

        广祭山岳河川,土地宗庙,多供奉祖宗香火,非善也会变成善。

        “陛下,增发工匠之役,恐引来民怨。”

        “朕有钱。”

        多发工钱,每日三顿,顿顿都能见到油腥,工匠非但不会叫苦,更希望工期能长一些,晚些结束才好。

        总之一句话,朕有钱!

        别说盖作坊,就算造行宫,也是花费内库,同朝中无干。

        朕花自己的钱,管得着吗?

        哪凉快哪歇着去。

        群臣瞠目,无言以对。

        张太后得知消息,坚决站在儿子一边,再次取出私房钱。陛下手头紧,哀家有钱,尽管花。

        豹房建完,再造虎城象坊,哀家全部支持!

        群臣倒吸一口凉气,嘴里发苦。

        或许是嫌文武百官还不够头疼,两道敕令,直接将结成的短暂同盟分化,文武两班不得不大眼瞪小眼,重新站队。

        “擢升锦衣卫千户张铭北镇抚司佥事,管豹房事。”

        乍听,敕令并不出奇。

        锦衣卫是天子亲军,掌管天子游乐之所,并不出奇。

        问题在于张佥事的老爹,是英国公张懋!

        南京之地,魏国公府跺跺脚,地面都要抖三抖。

        神京的勋贵功臣,英国公府绝对是领头羊。

        如此一来,勋贵功臣的立场不得不开始转变。

        即使再反对,言辞也不能过于激烈。无论如何,必须考虑到英国公府的面子。遇他人太过分,更要出言制止。

        因其多为武将,立场改变,自然同文臣的关系割裂。

        本来是君臣对峙,很快变成三方牵扯。

        水越搅越混,朱厚照半点不耽搁,口谕营造内官监掌印陈宽,加紧动工,立刻拆房子!

        群臣在朝上打嘴仗,内官监掌印少监发工匠三百人,开始在皇城内敲敲打打。

        文武尚未吵出结果,虎城象坊已被夷为平地,重新打下地基。

        怀揣银角,打着饱嗝,匠人民夫的工作热情极高,开足马力,挖土砌砖,压根无需监工。

        谁敢叫停工程,他们就和谁急!

        事情发展到这般地步,群臣让不让步,都不再重要,更抵挡不住天子大兴土木,“修改”皇城的热情。

        七月中旬,杨瓒请设卫所的奏疏递送京城,豹房已拔地而起。

        这次君臣对峙,以朱厚照大胜告终。

        早朝之后,朱厚照登上宫墙,咯吱咯吱咬着硬糖,俯视皇城内的工地,生出感慨:钱是好物,多多益善。杨先生的奏请,当可应允。

        雏鹰展翅,少年天子继续四十五度角生长,愈发茁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