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火之国特产(1 / 2)

加入书签

五十名木叶忍者,化整为零,以四人小队的方式逐渐离开了前线营地,每支小队先是向着木叶村的方向移动了一定距离,之后在火之国中部的一个既定位置集合了起来。

因为木叶东线已经开始了与雾隐的零星交战,所以这种小规模的出入是营地这边每天时时发生的事情。这样的活动就算敌人有所发现,也会被认定为寻常,并不会引起什么多余的怀疑。

而雾隐的侦查忍者是必定不可能越过木叶的前线营地继续向西探入火之国腹地的,他们没有那样的能力,否则的话羽生布置下的木叶东线就等于半点作用都没有发挥出来。

当五十人的队伍集合了起来之后,羽生这才现身,他先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随后毫不拖泥带水的向着大家进行了任务说明。

其中的绝大部分忍者,是对这个任务事先不知情的。

尽管羽生这位总指挥官的出现就意味着这支集结起来的队伍身上担当着重要的任务,然而直到羽生做出了说明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个任务居然重要到了这种程度——绕后雾隐,然后从海面对敌人的阵线发动奇袭?

这是事先谁都没有想到的。

不过这群人毕竟是被精挑细选出来的战士,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错,在听说了自己即将执行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之后,但绝大部分人依然是能保持平静的——羽生亲自带队执行这种任务,他的身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安定人心的作用。

总指挥官这样的忍者尚且不畏死,那他们那样的一般忍者又有什么立场止步不前呢。

更何况……万军丛中的冲阵,向来都是男人的一种浪漫,“要干就干一票大的”,这种土匪式的豪放总归是能从每个人的心底之中找到一点踪迹的。

尽管雾隐忍者的数量远没有那么夸张,但以千计的敌人也是十数倍于己的。

总的来说,在任务得到了公布之后,原本紧张兮兮、压力重重的木叶忍者们,此时反而变得轻松了许多……知道了任务是怎么回事之后,尽管它依然危险重重,但去掉了它的神秘感之后,这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一个忍者,总归是有要面对这种任务的时候的。

让他们送死是一回事,指挥官陪着他们送死是另一回事。

小队稍稍花了半个小时整理思路、平复心情,然后等大家都充分理解了接下来的任务的要求、每个人的意识都很清醒的时候,羽生即刻率领着他们想着正南方移动。

他们的行动路线是非常谨慎的,队伍会从火之国之南、也就是整块大陆的南部海岸入海,然后绕过大陆东南角的熊之国后,转而向西,贴着海岸线摸到雾隐阵线的身后。

现在整个大海都是雾隐的补给线,所以理论上他们对那边的控制力是极强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如果羽生带领的队伍能在不惊动雾隐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绕后的话,那随后的战斗他们肯定是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的。

羽生也为自己的绕后行动预留了足够的时间。三天之后,是木叶东线正面向着雾隐发动攻击的时间点,而他的队伍则需要在正面攻势展开之后,后续入场。

所以他们有三天的时间抵达目标地点。

这个时间是非常充裕的。

而且正常来说,只要完成了“潜行”,那么他们的行动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反之,如果他们中途被发现了的话,那就基本上宣告扑街。

队伍被发现之后的补充计划是这样的,羽生会继续率领着这支队伍在海面上与雾隐进行缠斗,以求拖延时间、吸引注意力,并且期待木叶战线的进攻能够达成背刺的效果。

老实说,这一点的难度更大,毕竟雾隐很难对木叶前线的大动作视而不见,但无论如何,双向夹击的效果羽生是需要的。

好在羽生的队伍里有不少日向忍者,通过他们的白眼,木叶这边总能够提前很长距离就发现敌人的踪迹,然后有了情报上的优势之后,队伍就能准确的绕开雾隐的监视范围……白眼这种东西,在战场上确实是有些欺负人的。

他能够看到敌人的时候,敌人却看不见他。

所以敌人也就永远看不见他。

对雾隐更悲催的是,因为三代火影对于木叶东线战场的要求是稳妥为主,而保证这种稳妥的基础就是木叶能得到情报方面的优势,有了这种优势才能以静制动,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羽生的队伍之中的白眼忍者是超规格的多。

三代他老人家,肯定是没想到“稳妥”的东线是会这么的“积极主动”。

但无论如何,日向忍者这种时候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羽生的奇袭队伍只有五十人,但其中却有着八名日向忍者。

十六只白眼格外明亮,并且能确保对面的敌人整个瞎掉。同样倚重侦查忍者,但两边的侦查忍者能发挥的作用差距太大了。

有这么多日向的情况下,队伍在行进之中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在一天半之后,他们停了下来。

“羽生大人,我们已经到达既定位置了。”随后,日向苍荣对着羽生汇报道。

“嗯,一路上我们行进的非常顺利,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了,前线的信号到时候自然会来的……

接下来你们还要继续辛苦一下,战斗开始之前的警戒任务只有日向才能担当起来。既然都隐蔽的抵达了这里,那接下来我们无论如何都必须继续‘销声匿迹’下去。”

这种憋着当乌龟的行为,羽生实际上并不喜欢,他喜欢的是“战术”、“计划”、“安排”等等有前瞻性的、能条理化的达成既定目标的策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