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今昔类似(2 / 2)
总去预备役高炮师玩的杨震,对于那里的武器装备自然熟悉的人。甚至有几次正在休假,却是无地方可去的他,还在预备役拉练的时候,被自己那位老同学临时抓劳工。顶替因为忙着各种应酬和会议,无法赶回的那些身为公务员的预备役军官,参加了几次所谓拉动或是演习。
这个把戏直到一次来视察的却是杨震的老上级,军区副参谋长后,才被识破。那位老同学自然是挨了一顿很尅,但却在杨震帮着运作下,也改变了命运。摆脱了年纪轻轻就进了预备役部队这种和一般内陆军分区一样,被称为现役军官养老院的地方。调往了军区司令部,任防空作战参谋。
虽然老同学调走了,那个预备役师长对杨震这个人才却是热情不减。杨震只要休假,就派人来接。几年下来,那里的一百毫米高炮、五十七毫米和双三七高炮、十四点五毫米高射机枪。这几种野战部队早已经淘汰,或是还在服役的高射武器,杨震早已经玩的相当熟练。
至于双二十三毫米高射炮,杨震自己部队就有装备。作为全能型的人才,自然也不会陌生。几种高炮,给他一定的时间,他能闭着眼睛都能大卸八块。各部位的构造,甚至比那个预备役师的那些战勤参谋还清楚。
这几种武器玩的极为熟练的杨震,对于这些武器的性能和结构自然不会陌生。让他画出结构图来,轻而易举。甚至还见过这几种武器设计图的他,依靠自己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虽然已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两世为人。却依旧能够原样的复制出来。
作为特种部队的指挥官,制图的能力是最基本的功课。虽说武器装备设计图和绘制地图是两码回事,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都需要精度。杨震按照记忆画出的设计图,与后世见过的原始设计图几乎没有多少区别。
只是这武器研究哪有那么省事的,其中涉及到金属学、材料学、弹道学、人机工程等一系列的专业。杨震依葫芦画瓢,画出了原始图纸,也讲明白了各个部位的设计样子。但是有图纸与投入生产是两码回事。况且,作为一支几十万大军的统帅,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去和军工部交流。
军工部拿着他这几种除了结构和武器性能之外,其余的什么都没有的图纸,却是很难以下手。不说别的,一个炮管使用钢材的各种元素比例,还有一些需要精密设计的地方,就连杨震这个设计者也只能说出一个大概而已。这么一个设计法,能不让生产者头疼吗?
尤其在炮身上很多精密部件现在军工厂还始终无法生产的情况之下,杨震设计的这两种高射炮,一种四联装高射机枪很是让军工部头疼。尤其是复杂的多联装的协调系统,更是让熊大缜都快累吐血了。
要知道小鬼子的多管高射炮,直到战争结束之前,也没有解决射速的问题。其根本就出现在各个炮管的联动上。使得本来性能很好的小口径高炮,只能成为单发排炮,根本行不成密集的火力。
有着完整工业体系的日本都如此,那么手下缺兵少将,甚至连最基本的技术人员数量都不足。有些必要的加工设备,还影子都没有。可以说缺乏一大半必要东西的现任军区军工部长的熊大缜那里会不头疼?进度虽然有,但是速度却是很缓慢,而且效率并不高。尤其是一些精密的设备,别说制造,就连图纸都看不明白。
与这三种高射武器相比,口径相等,或是大得多无后坐力炮虽说有些怪异,但却因为生产毕竟简单一些,而试制的速度很快。八十二毫米无后坐力炮,现在还没有解决的实际上只是炮弹的问题。可那几种高射武器,就让熊大缜真的都快要上吊了。
虽然经过大半年的努力,陆续解决了高炮的大部分技术问题。但五七毫米高炮的瞄准装具,却始终无法生产。而二十三毫米高炮的联动系统,生产出来不是过于笨重,就是很难承受到密集发射时的高后坐力。也就是说东西生产出来了,但质量也是不行。
而十四点五毫米高射机场双联装的还对付,但是按照杨震提供的图纸生产出来的四联装的,重量却是都快赶上日军的八八式高炮了。根本就达不到杨震要求的轻便,能够用驮马分解驮运的性能。要知道那个家伙的口径可是七十五毫米的,可这种高射机枪却是十四点五毫米的。
熊大缜如今遇到的情况,可谓是和中国几十年后遭遇的情况一样。就是武器能设计出来,但是生产不出来。即便是勉强生产出来,其性能比原设计的要差的很多。而且重量上,也严重的超标。!-1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