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离去(1 / 2)
就在杨震率部离开淮南根据地,向苏北疾进的几乎同一时间。因沿江日军封锁,渡江整整晚了半个月才渡江的军部以及主力。也在一月下旬日军沿江封锁缓解后,于苏南渡江。以强行军的速度向北转移。
于二月六日,在苏中部队的掩护之下,顺利抵达盐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与杨震所率领的部队以及苏北部队汇合汇合。至二月六日,军部以及皖南部队主力抵达盐城,于一月一日正式开始的皖南部队北移行动宣告结束。
此次转移,皖南部队以伤亡、失踪一千余人,团以上干部牺牲五人的代价,顺利的突出了第三战区八个师重兵的合围和清剿,按照预定计划抵达苏北。虽然抵达苏北的时间比预定的时间整整拖延了大半个月,但不管怎么说,皖南部队主力和精华算是突出来了。
在军部与皖南部队主力抵达盐城的当天,为了与重庆宣布新四军为叛军的舆论相对抗。在皖南部队全部抵达盐城后,由原中原局与东南局组成的新的华东局,宣布重新调整新四军的编制。
新四军原有的支队编制撤销,各支队与南下的十八集团军部队几个纵队统一改编为六个师、一个独立旅。并按照各个师的活动区域,组建了一批二级军区。原淮南军区部队整编为二师兼淮南军区。
原本中央准备将皖江军分区单独划出来,组建皖江军区兼新四军第七师。但在杨震的建议之下,皖江军分区还是放在了淮南军区的建制之内,不过在兵力上得到了加强。由原老三团改编的淮南军区独立团,南下与无为游击纵队、三支队挺进团汇合。
而留在皖南坚持游击的部队,则改编为军分区皖南独立团,在建制上划归皖江军分区指挥。三支队挺进团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在必要的时候,渡江南下与独立一团汇合。至于皖南冲出来的老三团,则因为损失过大,暂时留在皖江地区休整、补充。
至于活动在苏中的一师,以及留在苏南坚持的第六师,相隔只不过一条长江的这两个师。杨震建议虽然对外编成两个师,但对内最好还是实行一元化指挥。以便苏中、苏南部队,在作战的时候可以相互的策应。
除了部队变化相当的大之外,整个新四军的统帅机关也做了一定的改变。军长与苏北总指挥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原中原局第一书记则担任新四军政委,政治部主任、参谋长不变还是由原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担任。
而原本准备随杨震调往东北任东北军区参谋长的原副参谋长,经过慎重的考虑,杨震还是建议在新四军高级指挥人员并不充裕的情况之下,在与新的正副总指挥研究后,上报中央并经过中央的批准,还是继续留在新四军工作。
改编命令的下达,新的政委到任,也就意味着杨震这个临时的政委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就在新的整编命令下达的当天下午,在盐城临时机场上,杨震悄无声息的乘坐两架由延安飞抵盐城,为新四军补充药品、弹药以及装备的抗联运输机离开了苏北。
除了叶超与李慧兰,还有从新四军调回延安十余名新四军回学习的干部,以及自己来的时候带的贴身警卫班之外。杨震走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走。他走的是如此的悄无声息,没有与任何人告别。甚至连庆功兼整编大会都没有参加。
北上抵达苏北的皖南部队干部,直到杨震走的第三天,才知道他们的新调来两个多月的政委已经不告而别。杨震悄无声息的走了,就像他当初来一样。想起这两个多月与这位年轻政委相处的日子,很多干部都感慨万千。
当飞机穿上云霄的时候,原本归心似箭的杨震看着下面的河流、平原,回想起在皖南的这段时光,心里却是同样的相当感慨。虽然时间不长,但毕竟曾经在一起战斗、生活了一段时间。
从苏北到延安的航程比皖南近的多,加上前次私下给杨震飞机加油的一战区长官被调回重庆,在洛阳落地加油已经不可能。所以杨震这次没有在洛阳落地加油,而是从盐城直飞陕北。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大部分的航线还是选在了国统区,避开了敌占区。眼下的日军虽然没有雷达,但日军的反应能力还是相当出色的。不过好在眼下日军驻华海军航空兵主力已经陆续调走,陆军航空兵主力又集中兵力对大后方进行空袭。
其驻华日军航空兵目前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整个华东的日军航空兵兵力并不多。加上集中了日军华北方面军航空兵精华的运城机场被炸损失惨重,使得作为战略重点已经出现转移的日军华北航空兵元气始终又未能恢复,杨震此次飞行倒是安全的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