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1 / 2)

加入书签

说到这里,木村兵太郎一躬身道:“司令官阁下,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接受大本营的意见。全力整训部队,加强对其根据地的封锁线,削减其持续作战潜力。静观其变,坐等国际形势的变化。同时不惜一切代价加强对其所谓根据地的渗透,收集我们急需的情报。”

“从大本营的这封电报上来看,德国人对苏俄动手也就是几个月之内的事情。以德军目前兵锋之胜,战术与装备之精良,即便是强大的英法两国都轻易的被击败。而装备陈旧的苏俄军队,恐怕很难抵挡。只要苏俄战败,对于抗联来说也就意味着釜底抽薪。”

“失去了后援的他们,也就失去了一切维持战争下去的物资来源。就算他们有兵工厂,但是军事装备并不是一个简单兵工厂能够解决的。没有了上游产业的支撑,没有了生产弹药的铜,没有制造枪炮以及炮弹所有的钢,没有了生产发射药的无烟火药,没有了油料的支撑他们还拿什么维持战争?拿什么东西来维持他们打下去的决心?”

“满洲是支那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但是所有的工业基础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南满。而北满除了采矿业和伐木业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现代化工业。司令官阁下,一支军队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建立,但是维持一支军队的现代化工业却不是能在短时间建立起来的。”

“司令官阁下,对一支没有现代化军事工业支撑的军队来说,一旦所有的外援渠道被切断,他们的战斗力下降将会极为明显,甚至只能是勉强维持战局而已。这一点,在支那关内战场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在关内战场上,帝国在切断了所谓重庆国民政府所有对外交通之后,支那军的战斗力就成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即便是其所谓最精锐的中央军,每个士兵每天消耗的弹药量已经降到了三十发。每个师装备的步枪和轻重机枪数量,已经不足战前的一半。重庆的支那军之所以还在抵抗,只不过是占了支那领土广大的地利而已。”

“而对于抗联来说,他们还没有重庆政府那样的底气。重庆政府自身的军工生产虽然无法满足军队的需要,但其有限的军工产量,还能维持其军队的最基本的消耗。炮弹用钢,以及发射药的产量,还能勉强够用。”

“而对于他们来说,我们目前并没有发现有任何的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军工上游产业建设的迹象。也就证明他们的所有军工原料全部依赖进口。一旦在苏俄自身难保的情况之下,绝对不会再继续对其提供军工所需的原料。”

“到时候,没有军工原料来源,他们的弹药补给也就无从来源。而现代化战争打的是什么,就是两个字钢铁。没有了充足的弹药供应,他们的战斗力还能不能维持这么强悍,我看恐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我建议您服从大本营的命令还有一点原因。司令官,北满虽地域广大,但人口与南满相比极其稀少。满洲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南满,以北满地区的人口的基数,并不能支撑他们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与我们可以从国内,甚至朝鲜获得源源不断的新兵补充相反。因为人口数量的,尤其是适龄男子数量的限制,他们的兵员补充极为吃力。他们无法承受关内支那军那种在战场上巨大的伤亡代价。”

“而且北满地区地形复杂,开发的又是整个满洲最晚的地区。本身就不是满洲传统的农业区。整个北满在满洲,粮食的产量并不占据主要地位。而北满地区有限的粮食产量,很难长期维持一支军队的消耗。”

“只要失去了苏俄的物资支援,又没有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可以支撑他们的军事工业。更没有庞大的人口和充足的粮食产量,来支撑与我们消耗。到时候,我看就连食盐都需要进口的他们,拿什么和我们打?我们就算慢慢的耗,都能将他们耗死。”

“所以在下认为,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转攻为守。将前沿各师团的部署态势,由攻势转为攻守兼备型。以防止其南下,向吉林等产粮区进攻。同时对其所谓的根据地进行严密的封锁,绝对不能让一粒盐、一两棉花、一尺布、一斤粮食、一滴煤油,流进其所谓的根据地。”

“还有将所有战线以南三十公里以内的所有满洲人,全部强行的向南迁移。即是仿制有人胆大包天,违反关东军的命令,向其所谓的根据地走私他们急需的物资。二也是破坏其补充兵员的来源。宁可战线周围寸草不生,也绝对不能让其获得一兵一卒的补充。”

“同时在局势并未明朗之前,适当的集中一批兵力在一线与其进行一些小规模的作战。一是消耗他们的物资储备。最关键的就是在其兵员补充困难的情况之下,尽可能的削弱其有生力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