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杨震的自信(1 / 2)

加入书签

但杨震对郭炳勋的担忧,却很是不以为然。因为杨震坚信自己培养出来的这支有着钢铁意志一样的部队,无论形势再恶劣,作战环境再残酷,都绝对不会有人会被俘。对于这一点,杨震无疑是相当的自信。

因为这支部队,是他一手训练和培养出来的。没有任何人,比他对这支部队更加的了解。他坚信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这支部队,在任何的时候,面对任何一个对手,都会有钢铁一般的意志。他们的意志力,比日军更加坚韧、更加刚强,面对任何的困境,都不会去屈服。

这支部队是杨震一手锻造出来的,也是一手训练出来的。即便是到了现在,杨震对这支部队投入的精力,也是其他的部队比不了的。所有的条例、条令,以及所有的作战理念,都是杨震一手拟定的。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杨震对这一点相当有自信。

至于武器装备被日军缴获,甚至是仿制用来对付抗联,对于日军的了解,让杨震一样不以为然。的确直属侦察旅的武器装备,在目前全世界来说,都是最先进的。如果有着健全工业体系的日军想要仿制,短时间之内可以大规模的换装。

但正是因为这些武器的特点,才让杨震最不担心的。对于一贯讲究一支百发不中的步枪,不如一支百发百中步枪的日军来说,过于强调射击精度和射程的手动全装药步枪,才是最适合他们国情的。

而且对于一个有着完整装备体系的国家和军队来说,即便直属侦察旅的部分装备落入日军手中。但这些以轻武器为主的装备,对于日军来说几乎没有什么用。因为改变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对日军这样一向过于强调符合本国特点,本身观念又比较保守的军队来说,在战时改变轻武器装备的体系,根本就不可能。轻武器生产数量巨大,在弹药不通用的情况之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轻易的更换。

让一支过于强调武器精度,却对射速不屑一顾。尽管屡次吃过大亏,但依旧痴心不改。在武器研究上却偏偏好剑走偏锋的军队,改变传统观念,那里会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哪怕是小批量生产,也不会浪费那个资源的。

而且对于轻武器这样,装备数量巨大的武器,在战时更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日本人精密计算到骨头里面的习惯来说,即便是想要学抗联这种作战模式,他们也不会为了这支注定规模不会太大的部队,改变自己武器装备的体系。哪怕是少量的装备,也不会做任何改动的。

就像其去年新装备的百式冲锋枪,明知道其使用的八毫米南部子弹性能很差。但却在自己有着相对强大生产能力的情况之下,过于强调与其大量装备的南部十四式手枪通用。而依旧不愿意更换口径,配备性能更加优良的弹药。

而且这支冲锋枪不仅安装了两脚架,还安装了最远射程标示可达到一千五百米的标尺。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支冲锋枪与日军所有的步枪和轻机枪一样,都安装了刺刀座。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日本陆军制式三零刺刀去与敌军批刺刀。

让冲锋枪有拼刺能力,恐怕全世界独此一家。想想端着那么短的冲锋枪,去与比他们长的多步枪拼刺刀,不能不让人感觉到极其可笑。就像他们最新式的九九式轻机枪,也安装了刺刀座一样。拎着几十公斤的轻机枪去拼刺刀,也就日本人能干出来。由此日军高层的保守和固执,可见一般。

这个直属侦察旅配备的武器,虽说与抗联野战部队有相当的不同,但是在弹药上却是通用的。而且机枪一类的装备,基本上都差不多。这是抗联所有部队维持弹药供应的保证,也是减轻军工生产压力的一个重要步骤。

而日本人除非全面大规模给全军换装,否则根本就不会为了这么一点装备,新开一条生产线的。正是因为对于日本人一贯吝啬的习惯很是熟悉,杨震才坚信日军即便成立特种部队,也不会为他们配备和抗联一样的装备。

四零式自动步枪是抗联的制式装备,几次大战下来,落入日军手中的数量肯定发不在少数。但却从来没有看到过日军装备类似的武器,说明日军压根就没有对其进行任何的仿制。也并未进行太多的研究。

日本人就连精度和威力,以及射速虽说略逊色于这款步枪,但除了射程比较近之外,无论是射速和射击精度,都完全满足日军需要的抗联大规模装备四零式自动步枪都不肯仿制。那里还会更换这种既有冲锋枪和机枪的射速,但精度又比手动步枪略显不足的步枪?

那对于资源紧张的大日本帝国来说,岂不是太过于浪费子弹和精力?尤其是眼下日本人将战火已经从中国,点燃到了整个太平洋与印度洋,资源更是紧张的时候,更不会换装这些即不节省子弹,又不能进行白刃战的武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