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缺点和优点(1 / 2)

加入书签

但关键的问题是对于现在的日军,特别是关东军来说,大批合格的曹长、军曹的数量,在去年巨大的伤亡之下也一样的缺乏。尤其是作为一线分队长的曹长和军曹,缺乏的程度还超过下级军官。

为了补充巨大的士官缺口,日军不得不加快士官的培养。原来三分之二的淘汰率,直接降级为至少保证三分之二的人,基本上都能通过考核。这就造成了关东军,包括绝大部分的日本陆军,眼下士官水平的普遍下滑速度,还要超过下级军官。

尽管这些士官原本的数量巨大,但是再多也架不住多年的战损。因为培养一名合格的军官固然不容易,培养出合格的这些作为兵头将尾的士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提速的后果,就是素质的下降。

按照以往的惯例日军陆军士官,从新兵到担任相当于其他国家下士的伍长,至少要经过八个月的专门培养。而且晋升到相当于上士的曹长,至少需要六年的时间。但现在这个培训期间,从八个月缩短到了五个月。

最关键的是,眼下的日军依旧没有考虑从老兵之中培养军士。还是依旧固执的从新兵之中,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一步步选拔和培养各级士官。但新兵训练期限,在前线巨大的需求,以及源源不断扩编新的师团以投入战场的整体态势之下,也同时在不断的缩短。

这么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连锁反应。那些基层的士官,也就是日军之中的曹长、军曹和伍长,因为巨大的战损,以及缩短培养时间而导致的水平下滑。伍长晋升到曹长的期限,也要比原来短的多。

而在这之前一名通过选拔的二等兵晋升为军曹,至少得五年时间。期间还得经过专门的严格培训,以及极其严格的淘汰。现在二等兵只要通过选拔和培训,两年时间之内晋升到军曹的不在少数。

有了这么一个底子,从这些人之中选拔出来下级军官的水平,也一样在跟着下滑。原来是没有想到,现在想起选拔,却面对整体陆军素质下滑。一环套一环,选拔基础的下降,也就带来了选拔出来的下级军官素质,也跟着在不断的下降。

即便是那些老资格的士官,以及相当于其他国家准尉的特务曹长,也大多都是宪兵以及后方非战斗部队之中幸存下来的。这样选拔出来的军官,又影响了重新编组师团整体作战素质下降。

辽西这两个日军师团,整体素质与去年年初相比,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尤其是中队长一级以下的军官,作战素质下降的很大。突击选拔和培训了一批士官,然后这些士官还没有来得及成长起来,又突击培养成了军官,素质想不下降都很难。

而其配属的所谓铁石部队、铁人部队、铁血部队这些伪满军,虽然一直被关东军视为整个满洲帝国军队之中最可靠的一部分。但在关东军连战连败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在经历过热河惨败之后,不仅士气低落而且装备和兵力,都处在残缺不全的境地。

在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的前提之下,这些部队中的所谓满人和蒙人士兵心思已经不稳。对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个所谓的满洲帝国,早就信心全无。从上到下所有的人,都存在着各自找出路的念头。

别说那些所谓满籍的士兵和少数军官,就是那些日籍军官和士官,也士气异常的低迷。补充进来的在满鲜籍新兵,又尚未完成训练。让这样一支部队配合日军去设伏,鹫津铅平中将恐怕有些打错了算盘。

辽西一线的日军优点很明显,兵力总数上占据优势。而且重火力配备,要好于当面的抗联与挺进军一部。不仅两个师团炮兵建制完整,关东军还给两个师团各配备了一个一零五加农炮大队,一五零榴弹炮两个中队。

师团所属炮兵,也增加了九九式一零五毫米山炮各一个中队。另外,还配属了七个独立迫击炮中队。这些炮兵的数量,远远的超过了只有一个直属一二二榴弹炮营,两个一百毫米榴弹炮连的李明峰。

日军主动求战的意识一贯都很强,这两个师团开赴辽西以来,除了在赤峰与承德丢失之后,与抗联在小规模上有一定战斗之外,师团主力基本上没有与抗联交过手。所以这两个师团目前的士气,可谓是相当的高昂。

再加上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这两个实际上眼下已经从各级军官到士兵,都是清一色后补人员的师团上下官兵,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看着其他方向打的很激烈,自己却一直在这边枕戈待旦,早就手直痒痒了。

只是日军表面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本身具有,眼下暂时并不明显的劣势。也许鹫津铅平看到了,只是没有在意。也许他认为那些所谓的满籍军人,在这场战役之中只是一个配合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