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副总指挥的坚持(2 / 2)

加入书签

对于这一点杨震几经犹豫和考虑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所以在几经商议之后,出关部队原来计划淘汰的掷弹筒保留。再加上抗联从历次大批战利品中调拨的,每个步兵班配备一个。

给每个连配备了一个火箭筒班装备三门火箭筒,作为营以下部队的直瞄火力使用,战时下配到班排,以解决部队缺乏最基本的攻坚能力的局面。将原有配备给连一级的六零迫击炮,上调到每个营两门。与原来的重机枪,统一编制为重火力连。

团一级除了一个下辖四门八二迫击炮,以及两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的连之外,还增编了一个八门制的无后坐力炮连和一个高机连。但是将原来规划之中团属的步兵炮连,全部编入旅一级的建制。原来旅属山野炮营,改为山炮、步兵炮与战防炮混编的炮兵营。

原来配属给旅属山炮营的多余炮兵,则组建了一批独立的山炮部队,在战时由指挥员根据战况的发展,进行火力上的调配。这个火力的配备与挺进军相比,还另外有一些不同。主要是将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依靠畜力的装备,尽可能的编入旅一级。

同时旅以下部队,增加了直瞄火力的编制。防空武器的配备,则是尽可能的以轻便的高射机枪为主。这样的火力配置,即保证了旅一级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援火力,也保证了团以下部队的机动能力。

每个旅各级建制,营以上还是采取三三制。旅下属三个步兵团和直属炮兵,团下属三个步兵营以及直属炮兵部队。每个步兵营下属三个步兵连,以及一个火力连。步兵连每个班都有轻机枪和掷弹筒各一挺、冲锋枪两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营一级的重机枪支援。

不过根据武器来源的不同,这种编制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编制是换装日械部队的编制,其余的德械部队还是不一样。各部队原有的马克沁重机枪,捷克、比利时、法制的七九机枪,以及七九步枪在经过检修之后,配备给单一部队。

在苏联转交的德军武器装备,数量满足需要之前,作为临时替代品。这些七九枪械,尤其是最受欢迎的捷克式轻机枪和勃朗宁轻机枪,基本都保留了下来。在经过翻新之后,配备给德械部队作为班用机枪使用。

而原来的重机枪,除了部分保留的马克沁和勃朗宁之外,其余的由德制MG三四重机枪代替。冲锋枪也是日械编制抗联制造的冲锋枪,改为德制MP四零冲锋枪。其余的支援火力,基本不变。

虽说抗联已经停止了日械轻武器弹药的生产,但是依旧还有数量巨大的库存。不算之前历次作战的缴获与之前抗联自己制造的,就是此次李明瑞实施的丰收者行动,就从奉天兵工厂搞来了一大批的弹药。

仅仅六五和七七毫米子弹,就足以满足将关内所有部队全部换装为日械之后,三到五年使用的。再加上日械普遍因为过于强调精度而射速慢,历次作战弹药消耗量并不大。所以虽说日械武器弹药已经停产,但是弹药储备数量依旧足以满足所需。

反倒是现在开足马力生产的德制七九口径,却是库存数量不足只能加快生产速度,以满足关内部队换装的需要。同时原计划淘汰的九二步兵炮弹,在关内部队坚持之下,又重新恢复了生产。而关内旅属炮兵装备的四一式山炮,炮弹也一样恢复了生产。

至于对付日军大队以上规模的部队,则以更高级建制之内的炮兵为主。按照抗联的规划,给华北的三大军区,相当于纵队一级建制的每个二级军区,都组建一个野炮团,一个山炮团,外加一个一零五榴弹炮营。

不过受制于现有装备数量,除了山炮和野炮各到位一部分之外,其余的重武器编制至少眼下还只能在纸面上。关内开到东北整训、换装的部队,还是以旅一级建制为主。至少短时间之内,还是先将出关部队目前建制单位的武器装备充实完整。

而且出现变化的不仅仅是武器装备,通讯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出关的关内部队,通讯设备全部按照抗联的标准配备的。连一级全部都配备了无线报话机,营一级则配备了报话、发报两用机,一级一部五门制的野战电话交换机。

不在向过去一样,在战场上只能依靠旗语乃至人力通讯。在防御作战之中,团一级可以直接呼叫前线的连。除了单独活动的部队之外,旅一级在战时可以随时呼叫到所有的部队。无论是效率,还是速度都远远不是过去只能靠两条腿的通讯员,在战场上来回奔跑传达命令。

火力配备的增加,以及通讯设备的改进,势必就要求部队的战术进行调整。原来在缺枪少弹的情况之下,各部队依靠自身经验总结出来的战术,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标准。所以重新制定战术训练标准,也就是必然的事情。!-125-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