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孔子(1 / 2)

加入书签

孔丘大道初成,三千里领域,自然吸引了无数向往之人!

        齐王只是第一波,很快,第二波,第三波的仙人前来求学。当然,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没人再敢在孔丘寒舍外放肆。

        孔丘有教无类,并未拒绝,但,后来之人仅能在外围听讲,想要得到如子路等人般亲自指点,却是难了。

        大道初成,孔丘也正式被尊称为‘子’,此‘子’非姓,乃是敬称,天道之子,是为天子。大道之子,以其姓名相赘,为孔子!

        当今天下,除了周天子,能用‘子’赘的,并且公认的,也只有两人,老子、孔子。

        孔子这些日子将《春秋》传于一众学生,其子孔鲤,也一改昔日的顽劣,用心学习了起来,奈何,昔日所学并未用心,却在心里形成了定式,以至于要推倒重来,事倍功半。

        “父亲,你放心,就算我要花别人几倍的努力,我也不会放弃的,我一定好好学!”孔鲤捏着拳头道。

        孔子摸了摸孔鲤的脑袋,露出一丝慈祥之色:“尽力就好!”

        “我肯定会尽力的,我可是孔子的儿子,我怎么可以给父亲丢脸!”孔鲤语气坚决道。

        “好,好,好,孔鲤,为父相信你!”孔子笑道。

        “嗯!”孔鲤顿时开心道。

        对父亲的崇拜下,父亲的一句鼓励,一句赞赏,都是孔鲤前进的动力。

        “鲁国,现在又乱了?”孔子看向南宫敬叔。

        南宫敬叔露出一股苦笑:“老师,鲁王悄悄离开了鲁国!”

        “什么悄悄离开了鲁国啊,逃亡就逃亡了,南宫敬叔,老师怎么问,你就怎么答,你虽然是孟家子孙,老师又不会怪你!”一旁子路顿时劝道。

        “是,师兄!老师,鲁王被三桓逼的逃亡齐国去了,刚好前段时间齐王来,就跟着去齐国了,三桓,家父……!”南宫敬叔一脸尴尬。

        鲁王被臣子赶出鲁国了?这可不是光彩的事情。特别对儒家来说,更是祸乱朝纲!是为大罪。

        虽然孔丘对鲁王也没有什么好印象,但,终究是一国之君啊。

        “这天下,果然礼乐崩坏!”孔子微微一叹。

        对于鲁国情况,孔子也不想管,整个天下都是如此,哪里管得过来?

        “我教你们的《春秋》,可全背下来了?”孔子看向一众学生。

        “全背下来了,就是,还没有怎么参悟!还需要老师指点!”子路等人说道。

        “自己领悟的,要比别人教的更深刻,你们先领悟,将不懂的地方整理好,等我回来,再给你们讲解!”孔丘郑重道。

        “啊?老师,你要出门?”子路等人顿时惊讶道。

        孔子点了点头:“我想去洛邑一趟,与老子交流一番!”

        “老师去见老子?”一众学生惊讶道。

        “老师,我们随你一起去!”一众学生纷纷摩拳擦掌兴奋道。

        孔子去见老子,交流?不,肯定还有大道之争啊,如此盛况,怎么能不去?

        孔丘摇了摇头:“我与老子的交流,不便你们多看,以免影响了你们的求学之心,况且,《春秋》刚出,你们需要用心多去参悟,静下心来,好生参详,不要被外物打扰!”

        “啊?老师,我们……!”一众学生顿时焦急道。

        “爹,我也跟你去!”孔鲤顿时兴奋道。

        孔丘摇了摇头:“你也留下,用心学习!不是刚说好要好好学习的吗?你这一去,路上怎么学习?”

        “我!”孔鲤一阵焦急。

        “你的师兄们,每个都比你懂得多,不懂的多多请教,而且,你娘我也会带走,省的没事总护着你!”孔子摇了摇头。

        “爹!”孔鲤顿时一阵焦急。

        但,孔子心意已决,自然不会改变。

        一众学生想去,但,终究,孔子只点了几人。

        南宫敬叔,曾经去过洛邑,由他引路。

        其次,亓官赤、一个金乌太子,如今化名子舆!

        一行两辆马车,向着大周的朝都,洛邑而去。

        临走时,亓官赤一脸的舍不得儿子,但,孔子就是担心她太过宠溺,才将其拉走的。有一众学生看护,孔子相信,孔鲤绝对没有安全问题。

        况且,还有八个金乌太子侄子守护,孔鲤只需要用心学习就行。

        两辆马车,向着大商朝都,洛邑疾驰而去。

        孔子马车之中。

        除了孔子与亓官赤,还有一名女子,正是褒姒。

        褒姒皱眉的看向孔子:“我说了,我不想去见祝融!”

        “你要不,现在穿越回去,要不随我去周天子处躲避一段时间!”孔子摇了摇头。

        “你是嫌我碍眼了?那我自己离开算了!”褒姒瞪眼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