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局自爆穿越(2 / 2)

加入书签

        “赵高你可住嘴罢!”指鹿为马的死太监!

        周邈差点就一蹦三尺高,跳到赵高面前,指着他鼻子骂了。

        可现在势不如人,他忍!

        “你有什么资格说蒙大将军!”

        葬送始皇陛下江山的死太监,也有脸和蒙大将军说话!

        忍辱负重了,又没完全忍。

        始皇陛下在世时,赵高就是一只摇尾巴的狗,主人面前乖巧得不敢吠一声。

        可现在被一介黔首连名带姓呵斥,赵高也不由气恨不已。

        又因周邈可能神异的来历,只好暂时忍下。脸皮红红白白,可见气得不轻。

        嬴政看向未来的蒙大将军,后者默契地读懂眼神,叉手禀道:“臣并未同周邈提及过中书令。”

        嬴政转移目光,看着周邈:“不是说背个《过秦论》?背来听听。”

        周邈早就打定主意坦诚相待,只要

        【请收藏本站q.yfwaji.】您现在阅读的是《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1、开局自爆穿越

        始皇陛下想知道的,他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我就给始皇陛下背一个!”

        他虽然高考后就把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但一直对秦朝相关知识温故知新?《过秦论》他更是时不时就翻出来诵背几遍。

        倒不是为了分析秦朝的过失,主要是崇拜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威振四海!’的霸气!

        “咳咳!”周邈清清喉咙,开始背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诵背超百遍,已经烂熟于心。

        排比式的句子,铺陈式的描写,摇头晃脑地背诵出来。

        一句句铺垫堆砌,一层层拔高气势!

        从地理优势,变法图强,到战争策略、几代经营等,分析了自孝公至始皇帝时,秦国逐渐强大的原因。

        开篇历数先祖功绩,嬴政听得自豪,

        但越往后听,就慢慢变得不对劲。

        周邈背得最慷慨激昂时,“……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嬴政开始警觉。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嬴政已经确定。

        这是儒家玩弄的把戏。

        把他的霸气威势,写得气吞山河,却绝口不提仁德,是在骂他霸道无仁呢。

        然不过是竖儒吠语而已,不足以入耳挂心。

        如果周邈真是后世来客,那这篇政论,反倒告诉了他:他未来成功南取百越之地,派蒙恬北筑长城守住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至于字里行间,对他所行愚民、弱民一类政策的异议,就更不必在意了。

        他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开不世之业,非革新天地之策,不足以治天下。

        只是字句之间,似乎透露出他的大秦,未能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周邈,一个脑子尚未被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污染的,眼睛里透出清澈的愚蠢的前大三学生。

        他是真半点不会看人脸色啊,该说不该说的话,一秃噜嘴就全叭叭了。

        好比这会儿,周邈就愣是半个磕巴没打,接着就是背: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蒙恬:始皇什么?什么既没?余威什么?谁的余威?

        这周邈他是真敢什么都往外说啊!

        当着陛下的面说陛下‘既没’,谁给他的胆子啊?

        相比蒙恬

  天雷轰顶一般,嬴政只是面色一冷,神情不快,仅止于此。

        在他自认功德赶超三皇五帝,最意气风发的此时,告知他未来死讯,他当然不可能会高兴。

        可人都会死,这谁都知道,并非匪夷所思之事。

        嬴政又抓住重点——

        他的大秦亡了。

        反贼陈涉,隶臣刑徒之辈,无才无德,无兵无粮,没甚本事。

        但却叫天下云集响应,豪俊并起而亡秦,何也?

        始皇陛下疑惑时,周邈在继续往下背:“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蒙恬刚才得知自己北筑长城,拒匈奴七百余里,然后就告诉他:豪俊并起,大秦亡了!

        秦并非亡于弱小,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若非陛下一直沉默地听着,不曾开口吐露一个字,蒙恬都想摇着周邈胳膊,大问三声为什么了!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周邈双臂伸张,范儿十足地收尾!

        仁义不施?

        所以成败异变、攻守异势的原因,是仁义不施?

        “秦朝的过失在于仁义不施,秦亡于朕的不仁不义?”

        嬴政的问话里似乎掺了冰碴子,冷得扎人!

        看清始皇陛下那比在大润发杀十年鱼还冷的脸色,后知后觉发现殿中气氛好冷。

        周邈不由打了一个冷噤。

        迷人的老祖宗生气了!

        周邈意识到这一点,听清始皇陛下的问话,紧忙回答:

        “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一大堆,主要矛盾……”

        叭叭叭的周邈,被始皇陛下那天将倾、地将覆,即将天崩地裂的气势吓到了。

        废话文学赶紧收起,不敢再话痨!

        “对!虽然秦朝灭亡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但司马迁在其所著《史记》的‘秦始皇本纪’篇中,就引用了贾谊这个观点。

        贾谊《过秦论》上篇中的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也被史学界普遍认同。”

        但周邈作为秦始皇唯粉,最见不得有人说始皇陛下的坏话!

        眼看始皇陛下整个人冰冰冷冷,活像一尊冰坨子,反而脑子一热,张口就是大放厥词!

        “那些历史学家,他们懂什么秦始皇!”

        ……治史的大家,他们不懂秦始皇,那你懂?

        【请收藏本站q.yfwaj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