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红薯和土高炉炼钢也不怎么样(2 / 2)

加入书签

        周邈想起小时候的久远记忆,“换算一下,大概是一石红薯出两斗半的红薯粉,一石红薯能捞一斗重的红薯粉条。”

        王绾心中默算过,道:“如此一来,红薯高产的优点便缩小近十倍,不也就没那么突出了?”

        虽然还是有优势,但从红薯到粉条,费劲费功夫不是吗?

        周邈一想:“那倒也是。”

        最后是

  隗状给出最后一击:“你带来的小麦种,现在已经能确定是高产的品相了。

        再有上一环任务中置换来的大豆,也预备做种,届时未尝不会又有增产。”

        “小麦和大豆增产在望,大秦在粮食上已有所增益,能够养活更多黔首了。何况大秦黔首数量定然不如后世的多。”

        “据说大秦人口数取整的话,在两千万左右,和后来封建晚期的一亿五千万确实不能比。”周邈随口说出数据。

        大秦君臣:……

        说实话,羡慕拥有那么多的人口。

        周邈:“可能现在的问题,其实是地广人稀?而不是地狭人稠,人满为患养不活人。”

        还是冯劫这个做御史大夫的,心性更坚韧:“小麦和大豆增产在望,粮食问题变得不再那么迫切。

        反而是长绒棉,更能解大秦黔首的寒冻之困。”

        周邈接受了开出长绒棉,比开出红薯更适合的说法。

        但是……

        ……

        “但是,我觉得剩下的一样奖励,也非常好啊。”

        大秦君臣:……

        不行,不能多想。

        究竟错过了多大的好东西啊!

        蒙恬:“是什么?”

        周邈:“高炉炼钢。”

        “当然,为了符合当代科技水平,是土高炉炼钢。”

        “现在的兵器,已经出现了铁兵器,但还是以铜兵器为主。

        ——毕竟‘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一’,铸出的就是十一个铜人,而非铁人。”

        “但铜兵器质地脆弱,不如铁兵器坚硬锋利,必将被淘汰。”

        “铁百炼成钢,但高炉炼钢却能直接炼出品质不错的钢水,浇铸的兵器锋利坚硬,吹刃断发,这种兵器在战场上对敌,直接就碾压对方了啊!”

        周邈又想到一点,“而且之前不是说了马蹄铁吗?高炉炼钢能很快地浇铸出马蹄铁,不必费时费力去捶打。”

        听周邈说完,起初还痛心的大秦君臣,已经露出了笑颜。

        便是不算人精的王贲,都能第一个反驳:“战场对战,胜负取决于敌我强弱。而非我方战力碾压对方,才能取胜。”

        “大秦确实佩带铜兵器,但和半数兵力持棍棒的匈奴、百越对战,已经足够了。何必非要佩上吹毛断发的铁器利刃呢?”

        ,南有百越需一统?,但你不是也说过,当下的大秦是东方周边、乃至整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

        “如此,我们需要先进的铁器做什么?”

        “只需要在其他国家持棍棒时,我们拿铜兵器,其他国家拿铜兵器的时候,我们已经用上铁兵器。只要领先所有对手,就已足够。”

        “敌人用棍棒,我们用铜兵器,或者用铁兵器,并无多大不同。”

        周邈茅塞顿开!

        “是我想差了,只想所有东西都用最好的,但其实够用就行了!”

        “孺子可教也。”王绾满意点头,又说到马蹄铁。

        “至于马蹄铁,一个一个敲打铸成又何妨?”

        “大秦并不急于在一日之间,就组建出最先进的骑兵,也并不打算组建百万骑兵,毕竟大秦人口取整才两千万。”

        “组建两万精良骑兵,能决胜战局即可。若尚有余力,再图扩军也不迟。”

        蒙恬也透露道:“且这两万骑兵,并非必须三五个月就组建出来。每年能组建一万骑兵,就已是神速。”

        “预计之中,三年完成骑兵组建,届时伺机对匈奴用兵。”

        周邈想到历史上的蒙恬是在上郡驻守了十余年的,预计三年后就对匈奴用兵出击,应该算快了。

        “那就是说,马蹄铁不急,可以慢慢打?”

        蒙恬点头:“自然。”

        周邈:“那就是说,其实高炉炼钢不重要?”

        蒙恬正要点头,李斯突然截断:“有总比没有强,能更快速、耗费更少地,铸造出更精良的武器,总归是一件好事。”

        “若如此,征伐西域时,或许能速战速决,可避免空耗民力。”

        李斯的安慰劝解显然有底线的,追问道:“那周邈你知晓土高炉炼钢吗?”

        听语气中的熟练,不像头一次听说的样子。既然常听常提,或许知道一些呢?

        “后世有过一阵土高炉炼钢的高峰期,老一辈基本对这技术都有点了解。”

        周邈不太有自信:“平常看穿越争霸小说,也常能看到土高炉炼钢,上课时历史老师倒也有做过知识拓展。”

        嬴政想到当初周邈说造纸术时,也是说老师做过知识拓展。

        可以确定的是,周邈曾经受到的教育,属于较高水准的。

        另外,土高炉炼钢技艺,他多半也知晓一些。

        周邈:“但土高炉炼钢毕竟和提炼粗盐不

  一样,没有多次实验,不曾上手实操。就像盐田法的晒盐一样,也就知道个大概。”

        大秦君臣:“……”

        想起了据说只知道个‘大概’的盐田法。

        李斯:“足矣。”

        够用了!真的够用了!

        嬴政当即决断:“便如盐田法晒盐一般,大概写出来。朕再交予墨家弟子去尝试钻研。”

        李斯:墨家,又一个领兵营建

        ()盐场的王贲,白得一功劳!

        既然始皇陛下这么说,周邈也就答应下来:“那好,到时我把土高炉的大概结构画出来,再把用炭降碳含量等粗略事项写下来。”

        李斯:听起来,不是懂得挺多的嘛。

        嬴政鼓励道:“朕相信你能写好。”

        #始皇陛下说相信他相信他相信他!#

        周邈瞬间打了鸡血!动力满满!

        “嗯!我今晚回去后,就好好回忆,好好画图,好好写注意事项!”

        众人看向嬴政:陛下,你……

        欲言又止。

        嬴政霸气沉稳如故,全无异样。

        独有周邈因为始皇陛下一句相信,而恨不能当场挥笔画图写诀窍!

        “……”

        ……

        惊喜已经全部送上,周邈就想起了今晚的咸阳市灯会。

        “陛下,今晚没有宵禁,时候还早,不如去咸阳市逛灯会去?”

        周邈征询意见道。

        但表情中的渴望是明晃晃的。

        嬴政:“可。”

        王绾:他们陛下的道德水准还是很高的。这不就补偿上了?

        同意后,又转头去吩咐蒙毅:“亲自领人,将锦袋搬回章台宫收好。”

        蒙毅深知这袋长绒棉种子,之于大秦何其重要。

        “唯。”当即亲自去安排。

        嬴政又吩咐蒙恬:“前面去部署防卫,不必驱赶黔首。”

        不驱赶黔首的部署防卫。

        蒙恬心中已有成算:“唯。”

        周邈一身忠肝义胆,开口揽活道:“蒙内史别担心,你只要保证外围有足够的人手,一旦发生意外能及时赶到,别让我和陛下被人搬走就行了!”

        蒙恬:“好的。”

        一旦发生刺杀,你就把陛下拉到身后护住,躲在防御罩里不出来是吧?

        蒙恬告退:“臣先行一步。”

        嬴政:“朕随后就到。”

        这一晚的咸阳市夜游灯会,无事发生。

        一行人在看过焰火之后,再去咸阳市看花灯。

        虽少了一份惊艳震撼,但那一份灯火通明,热闹喜庆的脉脉温馨也令人动容。

        逛完灯会回到宫中,周邈就洗洗睡了。

        岁首三天欢庆,也在酣梦中彻底结束。

        第一天醒来的周邈,突然就遭受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据说六英宫前广场上的鸟雀,都被仙使的一声崩溃呐喊,惊飞天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