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2章 存天理灭人欲(第一更)(2 / 2)

加入书签

众大臣见他如此,以为无话可说了。

这也正常,这朱熹之言论,今日领大殿上诸位大臣也开了眼界。

不过大臣们心中有些疑惑,听朱熹之言,他与陛下治国之策如此吻合,为何这些日民间传出来的声音,却迥然不同?

赵淳继续问道:“阁下之意,万物皆有气形成,形成之后,万物又有自己的道,是这样吗?”

“是的。”

赵淳又问道:“那岂不是人人相同?”

“气有清浊、精粗、明昏、偏全、厚薄之别,是以人各不同,物各有异,气之本性即万物之本性。万物皆有性,是以,性亘万古,先天之性至纯至善。”

这话的意思是,气也是有区别的,有区别的气组成的人当然不一样,所以气的本来面目就是万物的本来面目。

万物的本来面目是一个永恒存在的,只要天地还在,万物就一定有它的本来面目。

最后一句“先天之性至纯至善”,意思就是,气的本源是善的。

根据太虚化气理论,即为太虚是善的。

例如人性本善。

这还是张载的气本论。

朱熹又道:“然则天地之气有善有恶,气善者至明至诚,气恶者,人之欲望也。”

这句话又说了气的本源太虚虽然是善的,但是一旦太虚化作气,气就有了不同的性质。

一个人由气形成,既然气的面目有了善和恶,人的体内自然也有了善和恶的性。

朱熹再说道:“诚然,太虚之永恒为善,太虚化气,气有善恶,善乃太虚,太虚为道,道为天理,当去除恶性而保留善性。”

最后,朱熹说出了他那句至理名言:“存天理,而灭人欲。”

大殿内鸦雀无声。

众人尚在沉思朱熹到底说了啥。

赵宁却早已听懂了。

气由太虚所化,太虚至善,但太虚化作气之后,气就有了不同的性质。

既然人是气组成的,人自然就保留了太虚原本的善,又有了化作气之后的恶。

如此说来,人性本善咯!

因为人由气组成,气的本源就是至善的太虚嘛!

最后,朱熹的意思就是,要取出欲望,保留善。

何为善?

仁义礼智信为善!

他的理论说了太虚为永恒存在,那仁义礼智信则为永恒存在。

既然人的善是永恒存在的,不就是道嘛!

朱熹的道,就是天理!

这不就是存天理而灭人欲嘛!

听到最后,虞允文和钱喻清不由得蹙起眉头来。

他们显然已经开始反对朱熹的言论。

这是必然的。

朱熹的这番言论,与商业社会是完全相反的。

商业社会是什么性质的?

为什么会有外卖?

还不是因为懒就是人性之恶!

按照朱熹所说,那就要去除掉人身体里的懒。

如果把懒去除掉,劳资还怎么发展外卖事业?

还怎么赚钱?

商业的本质就是在满足人的欲望,把人搞得无欲无求了,我还怎么赚钱!

所以,别说这朝廷上的宰相听到最后想打人,正史上南宋朝廷也认为朱熹的言论是伪学。

南宋:你要这样说,我还怎么发展海洋贸易,我还怎么正儿八经地印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