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第136章 并州各方反应(1 / 2)

加入书签

第136章  并州各方反应

    本朝光和元年秋七月,使匈奴中郎将张脩因与南匈奴单于呼微有怨,擅杀单于,更立羌渠为单于。

    事后,基于既定事实,朝廷不得不支持羌渠,但始作俑者张脩因此被下狱处死。

    当时,董卓为河东太守,对此一清二楚。

    他知道代价是什么。

    要是时局生乱,董卓尚可火中取栗。

    一旦功成,没人会计较他的过失。

    在此过程中会给他造成麻烦的西河太守崔均、使匈奴中郎将王柔、并州刺史公孙瓒等人,只要敢给他找麻烦,董卓并不介意使用包括关押、裹挟、死于乱兵等一系列手段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虽然排在前列的三人中最差的王柔也是并州太原郡晋阳县的豪族出身,公孙瓒更是战功傍身,但论起刀兵,董卓丝毫不惧他们。

    但现在,董卓不敢动用他手中最有效的手段了。

    情况有变。

    他担心成为一个弃子。

    董卓出身屡经战事,他很清楚雒阳军队的战斗力。

    或许曾经父死子继的北军五营等因为未经战事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在黄巾之乱后便不一样了。

    董卓明白,只依靠手底下的精兵和称得上乌合之众的匈奴人,与朝廷正面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董卓能保证他军中底层兵卒的忠心,尤其是羌胡和匈奴义从,但那些将校……董卓至今都不知道曾经在他手底下低调谨慎的贾诩是通过何种门路引起大将军的注意并在之后傍上东宫太子的。

    之后贾诩便没再主动联系过他了,对待他在京的三弟董旻十分客气,但也只是客气了。

    面对他示好的礼物,贾诩客气的拒绝并回以薄礼,嗯,是货真价实的薄礼……拒绝的理由也让人无法反驳——他当了东宫属官后,便不敢再收礼了。

    这让他在思考问题时多了些怀疑——他的部下中像贾诩这样的人还有多少?

    这样的人除非别无选择,否则一定不会同他一条路走到黑的。

    这无疑是隐藏在暗处的祸患。

    所以,董卓明白,孤注一掷是最后迫不得已的选择,除非一切已经不可挽回,否则他绝不愿走上举兵这条九死一生之路。

    尤其是在朝廷的办事效率肉眼可见提高的当下,面对叛乱,朝廷会立马做出应对,他缺乏足够的腾挪时间。

    此时,董卓知道他已经阻止不了并州境内最能给他造成威胁的那三个人先后得知他的动作。

    他需要准备一个更好的理由,用以应对此三人,以图自保。

    恰在此时,董卓听到通传,于夫罗前来感谢他赠予宝刀之情,还带上了他的弟弟呼厨泉。

    董卓见了于夫罗,拍着于夫罗的肩膀问道:“好侄儿当了多少年的右贤王了?”

    还顺带着关心起了呼厨泉的前途。

    他原本用来推卸责任的办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