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危中有机(五)(1 / 2)

加入书签

如果说美联储在1920年至1928年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没有直接推动股价的上涨,那么至少也是间接地导致了1927年霉国股价大幅攀升的局面。

当时霉国各类股票的涨幅均达到了20%以上,投资机构以及中小股民对此欣喜万分,但对于那些老资格的金融家以及有真才实学的经济学家们而言,这无疑是1个危险的讯号。

经过长达8年的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异常增长的经济让霉国患上了‘热病’,终于在1927年12月底和1928年初,美联储看到了危机的征兆,决定采取货币紧缩政策。

1928年10月,美联储纽约银行董事会首任主/席本杰明·斯特朗去世,这起事件被霉国著名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看作是霉国联邦储备系统此后未能继续采取反周期政策的重要原因。然而部分霉国学者并不赞成这1观点,因为从本杰明·斯特朗生前的政策主旨上看,其本人并不是愿意采取强有力的反周期政策的领/导/者。

撇开本杰明·斯特朗个人的功过是非不论,霉国联邦储蓄系统在1928年下半年购买了超过3亿美元的承兑汇票——这1标志性举措,说明美联储将带领霉国重返宽松时代,1时间乐观情绪充斥了几乎所有的市场。到1928年12月末,霉国货币供给总量已经达到了730亿美元的可怕数字,这是自1920年5月实施宽松政策以来的最高值。

1928年3月之后,霉国股价在18个月内再度上涨了1倍,由于股价过高,许多中小股民即使倾囊而出也买不起1股,只能通过各类共同基金购买这些正在疯涨的股票。

20世纪20年代,共同基金风靡霉国,波士顿1度被誉为“共同基金之都”。

根据某些文献的记载:1926年至1928年3月,霉国投资基金公司数量达到80多家,总资产高达70多亿。然而繁华的背后风险正在涌动,当时霉国民众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不高,贷款是消费金的主要来源,低利率政策使贷款消费成本变得极低,炫耀性消费大行其道,薄弱的消费基础和社会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为未来的经济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1929年3月,胡弗宣誓就职,成为霉国第3十1任總統。

事实上,胡弗早已为“不断增长的投机浪潮”充满担忧,但为了获得选票,他必须强调自己将保持“柯立芝时代的兴盛”,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到總統候选人谈及紧缩,无论是市民还是企业家。然而这些人却不知道,此时此刻,1场由霉国开始、随后迅速波及全世界,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即将来临

1929年10月24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1天发生的事情注定被载入史册——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差点成为了大西洋‘金融海啸’之下的受害者!

曾经不可1世的华尔街,此时成为了恐惧与愤怒的代名词:1929年9月至1932年7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降了89%,同期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净值下跌83%;被誉为“华尔街教父”的本杰明·格雷厄姆1度濒临破产;1929年中至1930年末,封闭式基金交易价格从平均溢价50%左右,降低至折价25%以下,加上不可变现的约束,基金额券已形同废纸。

从极度繁荣到瞬间崩溃,大梦初醒的霉国公民在1个接1个噩耗中不得不接受现实——“咆哮的20年代”已经成为了昔日的‘幻想泡沫’!

1929年9月3日,霉国持续4年的股票上涨期似乎走到了尽头,很多股票投机商还刚刚从佛罗里达州回来,很快就看到了相关的数据,悲观论调开始蔓延。

1929年10月7日,收音机里传来了金融市场交易将要征收保证金的消息,许多投机者看到了信贷收缩的信号,他们的储蓄甚至房产很可能会因此而失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