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西伯利亚的雪(一)(1 / 2)

加入书签

在汉诺威战役结束的次日,汉堡在协约国炮舰的攻击下也宣布沦陷,协约国的登6部队长驱直入,沿着运河攻陷了大量城市。

缺乏战斗经验的人民军在装备精良的政府军以及协约国军队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柏林城市内的右翼分子也趁机进行破坏,试图刺杀卢森堡,但最终并未成功。

5月26日,德国__党被魏玛方面正式宣布为非法组织。

5月28日,1支政府军抵近柏林近郊,但被人民军成功打退。

6月2日,柏林内的破坏分子再次进行了1次大规模破坏,造成了大规模停电。

6月3日凌晨,德共高层决定撤离柏林,而政府军与协约国军队的全面进攻也正式开始了,在最后的指令与崇高的思想指挥下,人民军战士、柏林市民与国际志愿者们与政府军和协约国军开始了激烈而残酷的攻防战。

但缺乏重武器的人民军在协约国面前是无力的,协约国军靠着精锐的重武器迅速击溃了柏林的外围防御,魏玛政府镇抚并用,1些街区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叛变以及投降情况。

6月10日,最后1支驻守在仓库的人民军被消灭,政府军宣布柏林被成功收复,在他们的脚下,数以万计的志士鲜血汇成1道河流。

这场规模巨大,席卷了大半个北德意志地区的德国革命,最终也以宣告失败。

不过,在东方的俄国,红军在1920年上半年开始的春季攻势中进展迅猛。

4月,顿河与库班向红军投降,但是因为协约国的阻挠,两个地区成为了实质性的国家,顿河共和国向俄罗斯保证顿河流域的航行自由,罗斯托夫给予红海军使用,库班的新罗西斯克和索契被交给了俄罗斯的盟友格鲁吉亚,塔曼半岛也允许红军驻扎。达吉斯坦等地则暂时脱离了俄罗斯的控制,那里的白军最后从波斯撤走了。

在新罗西斯克登船前,科尔尼洛夫将军无不悲哀地表示,3年来的努力,最终还是付之东流,这位将领并没有前往鄂木斯克或者西伯利亚,而是去了法国,开始撰写自传和组织国际反苏团体。

而西俄罗斯志愿兵团和西北白卫军也被红军所击垮,整个爱沙尼亚和半个拉脱维亚都落入了俄社政府手中,自此西俄武装和南俄武装相继覆灭。

同月签署的《基辅条约》中止了俄罗斯与乌克兰共和国的战争,两国签署了友好协定,乌克兰在德奥军队撤走后实际上成为了俄罗斯的经济附庸。

当红军愤愤不平叫喊着“小俄罗斯人卑鄙”撤出哈尔科夫时,东方战线上,奥伦堡阿塔曼杜托夫带着红色哥萨克军团攻克了库尔干,多达7万余人的西伯利亚白军在之后的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战役中被全歼。

这些兵力是白军真正的精锐,经此1战,鄂木斯克危在旦夕,白军总兵力下降到了十5万人而且分散在高加索山脉、波罗的海沿岸和西伯利亚广阔的区域,名义上的全俄临时政府开始分崩离析。

而在更东方,顶着1920年初春超乎想象的寒冷飞雪赶来支援的联合干预军第2军最终于1920年3月12日抵达,该部为中国干预军主力,系临时低配军配置,下辖1师两旅和两个综合工兵团,共计3万9千余官兵,而美国干预军主力则在托木斯克。

该部抵达鄂城时,战局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不利的地步,连战连败的高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高尔察克本人则早已没了斗志,丧失了对部队的掌控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第2军军长深知,坚守是几乎不可能的,但部队就此后撤显然也不是1个好办法,而且,高尔察克部虽败,却仍保有着人数达6位数的部队若能好好组织,依然能有所作为。

于是第2军军长费力的找到那些高军的将领们,积极的协调组建联合防线的事宜,在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终于得到了1些回应。

经过商议决定,鄂木斯克的守军将沿着城西的额尔齐斯河设立防线,其中国防军负责防御城南地域。

然而正当第2军在分给自己的防区内努力的构筑着防御阵地时,4月初传来了俄社东方面军攻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消息。

这就意味着,鄂木斯克的西边门户已被露军冲破,战火很快就将烧到这个东方临时政府的首都。

这个消息很快就引发了新的混乱,心灰意冷的高尔察克则决定弃城而走,使得国防军好不容易才争取来的联合防线,濒临崩溃。

退却很快就发展成为1场全面的大逃亡,数十列火车满载着士兵、逃难者和各种物资,6续从鄂木斯克开往东方,还有众多的人根本挤不上火车,就只能选择步行等其他方式,踏上往东的漫漫远途,或者干脆留下被动的接受即将到来的1切。

在这总人数超过百万的东逃大潮中,除了残兵败将,还充斥着数十万前沙俄的流亡者,贵妇人和她们的孩子,主教、僧侣以及修女等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