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渐起渐落(2 / 2)

加入书签

除此之外,英国还在谋划策动日本境内的亲英派夺权,但却缺乏足够的行动力,最终只能搞点小动作,不成气候。

而中国和美国对于日本也没有进1步行动的计划,除了领事审判权,两国早早的就已经与日本商定了平等条约,反倒是英国和法国依然死抓着租界等权力不放,因此东京和大阪的公共租界仍存在,而依照“列国等同”的约定,中美等国自然也还有着租界内的权力。

对于国际局势,中国依然是1个6权国,目前更关注大6方向,海上和海外利益的处理仍是有限海权。

而6地自然也就两个方向,1个是西方的中亚,1个是南方的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在此之前并没有太受关注,中国对于南掌王国的关注主要是为了防备英法,同时作为南洋地区的另1个样板塑造。

不过,在1920年代初6续发现了钾矿之后,南掌的地位就发生了改变。

在此之前,虽然其境内有着1些金矿、铁矿、铜矿之类的矿产资源和橡胶等资源,但并不算很有吸引力,中枢政府没打算走殖民道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在这种小国敲骨吸髓的投入显然远大于回报。

而且,南掌王国1直以来也比较顺服,自然比利用地利左右横跳的暹罗要顺眼的多,因此中国在南掌的投资也都不以经济利益为第1回报,而是更多的考虑政治因素。

钾矿的发现让中国有了更加切实的利益追求,现代钾肥首次使用是在德国,德国的莱茵河流域有着比较丰富发钾矿,再加上德国的化学比较发达,最早提出植物矿质营养学说的便是德国化学家,因此德国人使用钾肥的历史较早。

而中国的化肥工业也是来自德国,从东南时代,中国花了近十年的时间从德国搬回了1套完整的化肥工业体系,而后,由于中国对化肥的切实需求,中枢政府大力投入相关研发。

1927年,化学家侯德榜继侯氏制碱法后,又发明了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在氮肥生产工艺上,中国走在前列。

但钾肥却因为缺乏原材料等种种问题而发展极为缓慢,大多是从德国进口,也没有像氮肥那样受到关注,在欧战之后1度中断。

不过,随着南掌的矿产被发现后,这1肥料的热度再次出现,也引起了中枢的关注,同时也推动了铁路的建设,本来中枢是不打算在内6修建铁路的,毕竟这有可能打破中南半岛的平衡,但从另1个角度来说,这样做也可以给英法施加1点压力,提醒1下法国关于印度支那的问题。

但中南半岛的建设难度并不是1般的大,在内6,无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愿意修铁路,英国人最过分,连主要城市之间的公路都不修,因此中南半岛的铁路基本都围绕着海岸线建设,地势平坦,花费也低。

因此,这1计划的规划时间相当的长,其起点是交趾部的河内郡,前半段使用1段交趾铁路,1路延伸至义安郡,为南北走向,后半段则转为东西走向,这些地方平原较多,建设还是相对较容易的,同时也可以继续向暹罗境内延申,加强对暹罗的影响力。

不过,尽管有着钾矿的热度,中南半岛的内6建设依然不是1个受关注的点,投入和回报之间差的太远了,可能要5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得到回报。

相比之下,中亚的建设显然更受关注,但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除了阿拉什共和国和花剌子模共和国外,其他两个汗国表现的都很差。

希瓦汗国在1924年出现了饥荒,布哈拉汗国则稍微好1点,但依然存在财政赤字的情况,另外,两个的军事力量也很糟糕,中国撤回驻军的几年后,其仅有的1个近代化的师就出现了普遍的缺员,武器装备保养也十分糟糕,战斗意志薄弱。

1925年,希瓦汗国的起义军仅靠着几百人就成功突入了王宫,随后又以少胜多击溃了首都的军队,完成了改朝换代。

新生的国家受北方的阿拉什共和国和花剌子模共和国影响,也是1个共和国,但实际上并没有两国开放,不过他们依然立即表示了对《塔什干协议》的拥护。

对于中亚各国的政权交替,只要不影响中国的战略,中国并没有干涉的意思,当然,前提是这种交替是发自其本国人民的选择,而非来自于外国势力的干涉。

而阿拉什共和国和花剌子模共和国则表现的就要好多了,两国不仅政府相对清廉,而且氛围也比较开放,主张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实行政教分离,而另外两个汗国则是政教合1的国家。

政治上,前者实行议会制,后者则实行总统制,基层则是自治村社,经过多年的磨合,已经比较适合两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