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宗主与藩属国(2 / 2)
【听过一种说法很有意思。
说这些国家有时候表现的不太友好,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很多国家立国根基是很脆弱的,他们需要不断给国民强化认知才能团结大多数,为此要不断从各种史料和事件里扣出让人骄傲的成分喂养国民。
然而随着不远处一个大质量的存在快速崛起,就算它什么也不做,但一切就会天然的向它靠近。
就好像河流不会问船的意见,只会带它奔涌向前,直到撞上什么东西散架掉。
而船不想散掉就只能往反方向划,有时还得靠近其它大质量来平衡一下。
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样子。】
——————
中原强盛的时空,意气洋洋的古人们十分理直气壮:怎么能把中原的控制与后世西方的控制相提并论!
我朝丰亨豫大,如日方中,对待属国也是谆谆教导,恩威并济,岂是那等蛮夷可比!
而且,中式吞并和西方完全不同。不像那种硬吞或者歧视操控,中式的是改土归流,也就是文化同化,融入了,你的文化就是我文化的一部分,你的历史就是我历史的一部分。
古代“家国天下”的藩邦朝贡体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根本就不承认世界上还有第二个能和自己对等的不一样的文明。
对于藩属国就是,中原王朝承认你了你才能算是一个国,否则就是僭越,就是不服王化的表现。
中原王朝是唯一的宗主,藩属国的国王都是要经过中原王朝册封的,我们同意了你才是国王。
如果那边发生了造反,新的藩属国王室也是要遣使入京向中原王朝表达忠心并乞求册封,不然就是“乱臣贼子”。
比如明朝时,李成桂取代高丽,建立李氏朝鲜后,立马就要遣使团去向朱元璋表忠心,并乞求册封。
而且各朝代基本都对朝贡的国家的数量也是有所控制的。
……
可能就是实力滋生的底气,古时的王朝总有一股唯我独尊之态,对于天幕上那些讨论,他们不以为然。
什么野怪不野怪的,他们那分明是教化!
朝贡是结盟最高形式。对于这句话,朱棣表示简直太深得他心了!
他想了想的什么白藤江之战,原来是老熟人安南啊。
安南与中原的渊源,那确实是要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说起了。
越跟中的关系,早在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秦统一六国后,占领百越,而越的北部地区就包含在百越之中。
到了秦末,局势混乱,秦早已经自顾不暇。于是,赵佗抓住时机,将岭南地区分裂了出去,又建立了南越国。
……
直到刘彻登基后,他又派兵去攻打南越。然后,南越就灭国了,刘彻在曾经南越的领地设置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实施直接统治。
从此,越的北部地区都是中原王朝管辖的州、郡、县行政区。在汉朝,这一块地方被称为交趾。
在越南的历史上,这一段时期也被称作“千年郡县时期”。
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当中,越的中北部地区偶尔也有动荡发生,但几乎始终都属于中原王朝的直属领土。
所以这一段历史,在后世也被称为是越南的“北朝时期”。
……
一直到五代十国的“白藤江之战”,越逐渐脱离了中原王朝。
唐覆灭后,北方的五代政权互相更替,还有南方的十几个政权,一直在对峙的状态。
那时,岭南地区是由刘谦、刘隐父子割据的,他们建立了“南汉”政权。
南汉的静海节度使的女婿吴权,在白藤江战役后,自称为王,宣布脱离南汉,建立吴国。
……
到了宋代,宋也是不承认交趾是一个独立地区的。
宋太宗率军队南征越南,越南的将军黎桓趁机称帝,建立了前黎朝。
宋军被击败之后,赵光义无可奈何,也就此承认了越的独立。越与中原才正式开启了藩属国的关系。
一直到永乐年间,越依旧还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
永乐五年,越南被明军队攻陷,不过大明没能高兴多久,宣宗宣德二年,交趾布政使司就被撤销了,越南又恢复了独立的状态。
实际上,清朝也曾经向越发起过进攻,只不过并没有将越再一次纳入版图之中。
……
朱棣不知道那些后话,但看天幕的未来,安南确实又脱离了出去。他琢磨着,既然他们这样害怕中原,干脆成为一份子不就好了嘛,成了自己人,就没有害怕的必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