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黎明前的黑暗(1 / 2)

加入书签

王长辉四十来岁,长着一张标准的政治家脸,天庭饱满,浓眉大眼,大鼻梁,厚嘴唇,耳廓很大,可塑性很强,从七品芝麻官到一品大员都撑得起来,反而闻不到太多律师的气息。

    观察是相互的,借着寒暄目光相对的机会,王长辉也观察了冼耀文的长相,一张年轻的脸庞上有一双深邃明亮且清澈的眼睛,年龄显得宽泛,既有十八九岁的朝气,又有不惑之年的沉稳,若不是上唇之髭的稚嫩,还真不容易看出是弱冠之年。

    王长辉轻吸一口气,眼前的年轻人无需开口,仅凭长相就能把自己儿子远远甩在后面,真是生子当如。

    冼耀文一坐下,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沓资料,便直入正题,“王律师,我需要在新加坡注册一家星展公司,资料已经准备齐全。”

    说着,他把资料递给对方。

    王长辉接过资料,稍稍一看便知冼耀文非常清楚新加坡的企业注册步骤细节,资料准备得很齐全,他把资料放在一边,抬眼等着冼耀文的下文。

    “黎觉与王律师馆”不是一间普通的律师馆,没有执业律师资格的见习律师在律师馆实习就能拿到500元的高薪,高福利自然需要高收入支撑,可想而知“黎觉与王律师馆”收费相当昂贵,企业注册的案子随便一个律师馆就能胜任,根本没必要浪费钱跑到这来。

    冼耀文从口袋掏出雪茄示意一下,得到默许后点着。

    “王律师,在星展注册下来之前,我想以它的名义展开收购业务,店屋、地皮、橡胶园。前两者不急,可以慢慢来,橡胶园比较着急,从明天开始算,一个月内,我想以合理的价格尽可能多地收购橡胶园。”

    冼耀文故意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道:“其中有一个问题,短期之内,我的流动资金非常紧张,在收购橡胶园的时候,我想赊账。”

    王长辉轻笑道:“冼先生,严格来说,赊账不是不可能,就看你能提供什么。”

    冼耀文微微颔首,“对贵律师馆,我会支付高额佣金,对卖家,我可以提供资产抵押担保,我在香港有一间服装厂,地皮、建筑的价值超过200万港币,工厂生意欣欣向荣,不管是谁接手都不用担心利润;

    我在汇丰银行有很好的信誉,不久之前,刚刚获得一笔170万港币的信用贷款,没有任何担保和抵押。

    只要卖家给我三个月至一年的账期,我可以视账期长短给予不错的利息。如果我不能按时支付收购款,抵押的资产以八成的价格抵扣。

    王律师,我相信这个案子对贵律师馆来说没有多大的难度,唯一的难点就是快,就看贵律师馆有没有能力在两天之内验证我说的是否属实,以及理清头绪,我希望大后天收购行动正式开始。”

    王长辉斟酌着问道:“利息能给到多少?”

    “40%、25%、12%,年息。”

    王长辉摇头,“不够诱人,谈判会很困难。”

    冼耀文自然清楚自己给出的利息看似不低,其实没多大的诱惑力。

    “王律师,我会给贵方10%的弹性空间,我的底线是最高44%,如果贵方能以40%的年息签订合约,我会拿出5‰给贵方,如果贵方能以低于40%的年息签订合约,每低一个百分点,贵方可以再多拿5‰,以此类推。”

    “冼先生,非常感谢你能给我们律师馆如此丰厚的报酬,但是加上10%的利息依然不够诱人,你的委托要完成非常困难。”

    “王律师,高回报自然要有高付出,如果不难,我为什么要给贵方这么高的佣金?我的条件就是如此,不可能再提高。”冼耀文摊了摊手,说道:“所以,我的委托贵方接不接?”

    “接。”王长辉干脆地说道。

    当下世界上天然橡胶的主要出产地是马来亚和印尼,两地供应世界所需九成以上,在战前,仅凭天然橡胶就让两地橡胶园主吃得满嘴流油,在战争期间,两地被小鬼子占领,橡胶园被控制,但依然不耽误橡胶园主继续赚钱,虽说挣的是军票,到最后成了废纸。

    一战前,由于汽车工业的崛起,德国已经预感到未来的战争走向是摩托化,也清楚出海口是自己的软肋,国内的军事工业必须尽可能自给自足,从那时候起,德国就有意识地开始合成橡胶的研发。

    十月革命后,屡遭外敌封锁的苏联付出极大努力,发展合成橡胶产业,于1927年完成第一项合成橡胶实验,于1932年开始批量生产合成橡胶产品,是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成就之一。

    相比苏德,美国的合成橡胶技术研发要迟缓得多,整个30年代,美国主要还是使用天然橡胶,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国,吞下全球一半天然橡胶产量。

    不过,美国几家相关公司也开始研发合成橡胶,出现了五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同时,它们各怀鬼胎,都希望压倒竞争对手,没有任何合作意愿。

    特别是与德国化工巨头法本公司分享大量合成橡胶专利的标准石油公司,它不断制造要与本土竞争对手分享技术的假象,以阻止其他公司展开合成橡胶方面的独立研究。

    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小鬼子快速占领马来亚和印尼,彻底切断了美国的天然橡胶进口通道,美国的合成橡胶技术才迎来了大爆发,工业大国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合成橡胶产量一下子飙到数万吨。

    整个二战期间,苏德美三国大部分采用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的使用量很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