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沾上情报机构(2 / 2)
“姓冼,也姓松永,给他们取两个名字,将来一个继承松永财阀,一个从政。”
“松永财阀?”
“松永财阀是松永商社的目标。”
“谁财阀,谁从政?”
“将来让孩子们自己选择。”
“哈依。”
当晚,两人围绕着孩子的话题聊了许多,松田芳子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患得患失被抚平。
翌日。
冼耀文早起,按自己的方式晨练后,又跟着新兔纱月在花园里修习了一会剑道。
收功时,一直候在边上的侍女拿着毛巾上前,“主人,请擦汗。”
冼耀文接过毛巾,稍稍擦拭额头的汗珠,将毛巾挂在脖子上,双眼打量着侍女。
方才第一眼看见侍女,他就有一种眼熟的感觉,却又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打量了一会,依然想不起来,他问道:“你叫什么?”
侍女鞠躬道:“主人,我是山田喜美子。”
“哪里人?”
“主人,我是福冈人。”
冼耀文轻笑道:“我不习惯被别人叫主人,你可以叫我先生。”
“哈依。”山田喜美子再次鞠躬。
“你是福冈人,怎么会想到来东京工作?”
“主……先生,东京的工作机会更多。”
冼耀文轻轻颔首,“来这里之前,你有在东京其他地方工作吗?”
“先生,我之前在喜屋工作。”
“料亭吗?”
“先生,喜屋是卖画材画具和绘画颜料的店铺。”
冼耀文再次颔首,“你在这里负责什么工作?”
山田喜美子再一次鞠躬,“主人让我负责服侍先生。”
“了解,跟我来。”
冼耀文走在前面,山田喜美子跟在后面,两个人走出玫瑰花园,往日式庭园的方向走去。
路上,冼耀文将山田喜美子和绘画联系在一起稍稍琢磨,大致估计他对山田喜美子的熟悉感应该来自张大千、齐白石之流,张大千的可能性最大,或许山田喜美子是张大千未来的情人,他可能在某则八卦文章见过山田喜美子的照片。
有了合理的解释,他不再纠结熟悉感,循着记忆来到心字池。
上一世,高野庭园叫旧古河庭园,一个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他曾经来过,依稀记得门票好像是50円。
站在稍高的位置看着心字池,他依然看不出来这破池像草书的心字,除非是先入为主认为它像心字再看,倒是能看出抽象的心字。
天下收费景点一个德行,生搬硬套,非得装饰一点文化内涵。
吐槽一声,看向池边的松树、银杏,没有他记忆中密集,应该是成为景点时经过精心收拾。
离开心字池进入树林,与他记忆中的也存在不小的偏差,来到他曾光顾过的茶屋位置,不见茶屋,只见一间残破的草寮,进去看一眼,像是存放工具的地方。
出了草寮,走向庭园里地势最险要的所在,找到了记忆中的小瀑布,发现水流有点潦草,没有太大的美感。
沿着水流回溯源头,寻到一口泉眼,心想还好,有很大的改造空间。
慢悠悠地逛遍整个庭园,冼耀文回到主建筑。
八点二十,冼耀文和松田芳子出门,前往刚成立三年多的港区。
有麦克阿瑟道路别称的东京都道2号环线新桥至虎之门路段,这是一条还停留在图纸上的路,初立项时计划兴建100米宽,去年宽度减少为40米,然后,没人提这茬了,项目依然处于立阶段。
大概是东洋高层已经嗅到麦克阿瑟将离开东洋的气息,犯不着再拍这位太上皇的马屁。
路虽然没修,但虎之门这里的发展前景无需多说,将来一定会繁华起来。
未来的虎之门之丘区域,松永商社的新办公室就坐落在这里。
一栋面积2000平的两层办公楼,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最省钱的方式建造,看着很丑,却很能装人。
办公楼前,还有一个面积足有5000平米的停车场,一片泥地,铺了点石子夯实,简单插上了标示杆,分割出一个个车位。
“高野君,这里,那里,还有那里,这里整片7200坪的地皮都属于松永不动产。”站在停车场,松田芳子向冼耀文指点江山。
循着松田芳子所指,冼耀文四下打量了一番,随后低头看手里的地图,看了一会,在地图上画了两个圈,“芳子,这两片区域的地皮也可以买下来。”
松田芳子看一眼地图,指了指其中靠近银座的圈,“这里不行,大部分地皮已经被西武铁道买下,边上的被国粹会买下。”
冼耀文颔了颔首,画了一个更大的圈将之前的圈包围在内,“范围扩大到整个新桥,不一定非要面积很大的地皮,20坪以上的好地皮就可以考虑买下。”
“高野君,去年颁布了《建筑基准法》,对建蔽率和容积率都有规定,20坪的地皮最大只能盖16坪的房子。”
“我知道,16坪的房子已经不小,我在香港的房子占地面积不到30坪,却可以用豪宅来形容。
1945年,东洋人口7199.8万,去年公布的数据是8319.9万,平均每年增长超过200万,即使这个数字减少一半,1967年左右,东洋人口就会突破1亿。”
冼耀文往街上指了指,“东京的人口变化我没有具体数据,但一路上可以看得出来,街上的年轻人比例明显在提高,而他们将很快面临结婚组建小家庭的问题。
新增10个小家庭,意味着至少需要增加8间房子,也意味着对地皮的需求增大。
供求关系改变,地皮价格就会涨,涨到一定阶段,会突破小家庭的预算,小家庭只有两个选择,提高预算花更长时间攒钱或降低对房子的面积要求。
无论做出何种选择,终有一天十几坪的房子将会成为东京的主流,这一天不会太远,按东洋现在的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大概就是在二十年后。”(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