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73章 亮有一言,请诸位静听。(2 / 2)

加入书签

    诸葛亮继续道:

    “桓帝赫然奋怒诛灭梁冀,有刚断之节!但阉党五侯、侯览等人祸乱朝堂也实属桓帝纵容。”

    “其根本在于桓帝识人不明,懈怠朝政。”

    刘备等人想了想,也是如此。

    “为臣者自当扫除蒙蔽上听之人。这是臣子的气节。”

    “诸君,我等所为的不是与奸人争斗,是乃为君与社稷捐躯命以争存亡乎!”

    诸葛亮拱手南向,面色肃穆。

    “如有大奸蒙蔽上听,自当不惜此身,以身犯法诛除奸佞!”

    “除恶之后,自当依法受刑。”

    “此乃忠君国,行臣道。”

    “桓帝非明主也,如当明主,当诛成瑨刘质等犯法之人而止于此,断不是听从宦官谗言罗织天下党人。”

    “如此一来,宦官势大把持朝政,但他们又如何会治理国政呢?”

    “至此,天下已动荡不堪。”

    诸葛亮环视一周,朗声说道:

    “身为人臣自当捐身以事主,只要有裨于社稷。即死,也无可辟矣!”

    “纠君王过失而归于正途,次察国之大权谁倒持之。”

    “如为祸国之巨奸,而与其势不两立!此为忠臣之效也。”

    诸葛亮的一言也说通了众人的思绪。

    朝廷法令由君主下达,群臣执行,百姓遵守,此理所应当。

    但若是朝廷法令偏袒或奈何不得奸佞之人,自当捐身于国,以身犯险,警惕社稷!

    这两者从不是非黑即白的呀!

    刘备看着天幕,心有所感道:

    “汉、贼不两立。”

    ……

    【公元16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逝世于洛阳宫德阳前殿,时年三十六岁,葬于宣陵,庙号威宗。】

    ……

    【汉桓帝·刘志】

    【军事成绩:平复羌乱,稳定西域,驱逐鲜卑,平息南蛮,评价A级,得四分】

    【制度建设:开卖官鬻爵之始,朝政混乱。评价D级,得一分】

    【外交策略:古罗马大秦王安敦,派使者至东汉洛阳朝见汉桓帝。天竺朝贡。评价C级,得两分】

    【民生经济:借粮赈灾,免遭遇贼寇、天灾的百姓三年的租、赋,命郡国有田者每市交10钱为税。评价D级,得一分】

    【用人识人:清除梁氏外戚,宦官干政。评价D级,得一分】

    【后世影响:阉人擅命,党锢事起,始于桓帝。评价D级,得一分】

    【总分:十分】

    ……

    {汉桓帝出身于旁支,继位以后清除了跋扈将军梁冀,重新把失去的皇权收回,这对于东汉来说是一件好事。}

    {从此桓帝和灵帝都是以长君继位,桓帝也和汉和帝一样把帮助过自己的宦官封侯,但问题是,桓帝时期的宦官和汉和帝那样的贤宦不一样!}

    {虽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但实际上桓帝前期打击外戚夺回旁落的皇权,并且稳定朝局还是非常不错的。}

    {只是处理朝政方面过于平庸,再加上信任的宦官逐渐作乱,所以桓帝一朝的评价并不好。}

    {能得桓这个谥号,就说明他绝对不平庸,桓在一开始是美谥,有扩土平乱之功才能称桓。}

    {但在齐桓公、汉桓帝之后,后桓又有些晚年会引发变乱甚至死于变乱的意思了,成了一个感情比较复杂的谥。}

    {在东汉,宦官比外戚、官僚地主们好用,因为后两者也都不是好东西,只是太监历来被人看不起,所以一提到用宦官,立马和昏君搭上关系。}

    {感觉越是后期的皇帝,越是得学汉武帝一样各种找理由处置豪强,把豪强的地和钱财充入国库,把人流放边疆,这样既能打击豪强,又能加强边疆人力,只要能持续打击豪强,就算是天灾不断,朝廷不至于会弄到国库无钱的局面。}

      题外话,史书里记载汉桓帝的后宫有五千美人。

        为历史之最!

        一天一个都得十三年。

        要不说他死的早呢。

        钛合金打造的人他也空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