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不熟的老张父子!私会郑贵妃!(1 / 2)

加入书签

万历二十六年,八月初一日。

    这一日的东宫十分热闹,因为身为一国储君的皇太子朱常洛,在匆忙之中成婚了。

    太子妃郭氏的出身不高,她与朱常洛的嫡母皇后王喜姐一样,都是出生于京师顺天府大兴县,背景清白的普通家庭之中。

    在这举国同庆的大好日子里,张允修也提前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

    应付完册封太子妃的典礼后,张允修匆匆换下了吉服,准备先溜去赵府跟张重辉报喜。

    然而,却是有人拦下了他。

    “五郎,这么急着回去吗?”于慎行看着匆匆要走的张允修,好心提醒道:

    “典礼结束后,晚些东宫还要设宴,你不留下来一起吗?”

    张允修秉着客套回道:“多谢于阁老提醒,我家中还有急事,就不留下来了。”

    于慎行一脸看穿之意,笑道:“你哪里是家里有事,分明是有急事找那个人吧。”

    听到‘那个人’这三个字,张允修心知肚明对方说的是张重辉。

    也不知道是不是鬼使神差了,张允修突然就回想起了,几個月前,他跟张重辉之间的两句对话——

    ——“咦?你怎么还会写我父亲的字?还写得那么像……字帖谁给你的?”

    ——“啊,于可远给的。”

    只是普普通通的对话罢了,张允修当时也没怎么往心里去,毕竟张重辉学过不少人的字,还全都学得有模有样。

    “对了于阁老,我二哥这些年来一直在四处搜寻我父亲生前的亲笔著作,不知你那里可还有我父亲的亲笔字帖,或者其他的亲笔著作吗?”

    张允修也是想帮帮他二哥,如果于慎行有的话,那就事半功倍了。

    “哈哈……”大庭广众之下提起张居正,于慎行的脸色难免有尴尬,他委婉道:

    “说出来也不怕惹你笑话,我自幼便不爱练字,像字帖什么的,我还从未收集过呢。”

    于慎行拒绝的很委婉,却也都是实话,他的确不爱练字,也不爱收集字帖,更没有张居正生前的亲笔字帖,以及其它著作。

    与此同时,张允修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分明记得张重辉跟他说过,其练字用的字帖,就是于慎行给的!

    难道说……

    到底是于慎行因为避嫌而在撒谎?

    还是……张重辉在骗他?

    ……

    赵府。

    “德川家康托人给我来了信,丰臣秀吉就快要不行了!”

    张允修将这个谋划了多年的计划成果,告知了张重辉。

    无比同时,来过张重辉书房中多次的他,这一次却是十分难得的四处溜达了起来,似乎对此处的每一个角落都很是好奇。

    尤其是,那桌上的一叠叠练字草稿!

    张重辉倒是没有多去在意张允修今日的‘好奇’,他只当对方是近来压力太大,情绪有些焦躁罢了。

    “丰臣秀吉也该死了。”得知了‘好消息’的张重辉,继续为下一步做准备,并安排道:

    “朝鲜那边的仗也该停了,接下来,朝廷便会抽出主要兵力平叛播州之乱!

    届时你不要管别人举荐谁,你只管公然上疏,强烈反对李如松去播州平叛即可!”

    “反对李如松?”张允修有些不太明白了,问道:

    “可伱不是曾说过,平叛播州的主将人选,必须只能是李如松吗?”

    张重辉回道:“文官们不喜李如松已久,而你现在才刚进翰林院不久,根基未稳之时只需要随大流走就行了。反正皇上只喜欢李如松,不论言官们怎样上疏反对他都不会听,到头来这平叛播州的主将,只能是李如松的。”

    “原来如此。”张允修点了点头,又对张重辉说出了心里话,道:

    “讲实话,其实我也不喜欢李如松,在我看来,他虽然的确有能力,可他的人品……一言难尽。”

    对此真心话,张重辉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毕竟李如松去不去播州平叛,对他来说其实并不要紧。

    要紧的是,只有李如松去了,秦良玉才能够跟着水涨船高!

    张允修也知道这一点,但他跟秦良玉并不熟,而且每每说起李如松,他就会想起李成梁。

    一想起李成梁,他就会不可避免地想起另外一位故人。

    “唉……”张允修不由得可惜叹道:“要是戚将军还在就好了……”

    张重辉好似没有听见张允修的这声叹息,话锋一转,问起了一个问题:

    “应天那边怎么样了?”

    “应天?”张允修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短暂思索片刻后才恍然大悟道:

    “噢,你说郑国舅那边是吧?你放心吧,一切都很顺利!”

    “顺利就好。”张重辉点点头道:“接下来我能不能成,全得看咱们这位国舅爷的了。”

    这时,张允修突然莫名其妙地笑了起来:“哈哈哈,我也是没想到,郑国舅居然那么蠢,还真就信了这所谓的‘红封教’能够保佑他妹妹坐上后位。”

    “人为了自己的欲望,做出多蠢的事都不足为怪。”张重辉也是轻笑了一声,又问道:

    “现在,他们发展到多少人了?”

    “应该有三十个人了吧?反正没有超过四十个人。”张允修笑答完,又侃言道:

    “发展了两三年才这么点人,而且还都是些脑子不太正常的人,也真真是为难他们兄妹俩了。”

    “可以了。”张重辉说道:“虽然人少了点,但有就行了。”

    许是此事太过于荒谬离谱,也许是近来在翰林院中受到的压力太大,素来不苟言笑的张允修,这次居然笑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

    张重辉没有打断张允修,只让对方笑个开心过瘾。

    “话说……”笑够了的张允修揉揉眼睛,恢复认真的他,转而担忧问道:

    “你就不怕郑贵妃恼羞成怒,直接将你给她写信一事,给捅到皇上跟前去吗?”

    “哈。”张重辉怪笑一声,道:“她要捅早就捅了,何苦忍了那么久,还不发作呢?”

    是的,自打《鸿鹄歌》之后,这几个月时间里,张重辉又托十娘的关系,断断续续给郑贵妃送去了好几封信。

    倘若郑贵妃想要揭发此事,早就揭发了,何苦留到今日。

    若说郑贵妃想要先积攒‘证据’,再跟皇帝来个一次性发作,那就更不可能了。

    身为帝王的宠妃,私下里收了外男那么多次信,都过去几个月了再来跟皇帝坦白?

    这以万历皇帝那敏感多疑的性子,就算事后替郑贵妃做主处理了张重辉,他也会在心里对郑贵妃生出芥蒂!

    张重辉相信郑贵妃了解万历皇帝,也正是因为了解,他相信郑贵妃哪怕是将那些信塞进嘴里生生吞下去!也绝对不会让她那生性敏感多疑的皇帝丈夫,知道有这件事情的发生!

    “如此看来,郑贵妃跟皇上之间,果然早就生有嫌隙了。”张允修说着,很快又有了新的担忧:

    “话说……皇上有没有可能,早就已经知道此事了?”

    “那就更不可能了。”张重辉笃定道:“以皇上的性子,要是知道有人三天两头便给他宠爱的贵妃写信,他肯定早就已经暴跳如雷,重重责罚那人了,哪里能忍得到现在还无动于衷。”

    见张重辉如此笃定且淡定,张允修安下心来的同时,不由得又回想起了不久前,他跟于慎行之间的那一番对话。

    疑云心中布,想消哪得易。

    又闲扯了几句有的没的后,张允修终于还是忍不住心中猜疑。于是乎,他看似只是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话:

    “你好像……很了解皇上啊。”

    “还好吧,不算了解。”张重辉随口应了一句。

    “这样啊……”张允修继续‘不太经意’地试探问道:

    “对了,咱们都认识那么多年了,我还不知道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张重辉只淡淡回了句:“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嘛,我忘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