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南赣民乱和金盆案(2 / 2)

加入书签

    所以他心中已经决定,以后还是少举行常参扩大会议,多举行处理某部事务的常参会议,只让该科给事中参加。这样给事中想吵,也没人和他吵起来。

    不过金盆这件事情,还是给了他提醒。认识到不能一味鼓励群臣立功,还要考虑到他们故意挑事、然后立功的可能。

    例如这个李橒,他在贵阳保卫战上当然有功劳,但如果索取金盆的事情是真,那么水西安氏反叛,就有他挑动的因素。对于这种功劳,当然不能放任。

    所以朱由检在群臣争论一会儿后,决定道:

    “金盆之事,关乎李橒在贵阳保卫战的功劳,也关乎他以后是否有机会成为紫阁贤臣。”

    “此事必须慎重,着刑部左侍郎李若珪再查,审阅相关卷宗、询问所有人员。”

    “若是真有此事,李橒必须惩戒,告慰在贵州之乱中死难的军民。”

    “若是空穴来风,要为李橒叙功。”

    又向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添注兵部右侍郎、负责监军总署的赵绂道:

    “以后军中的功劳,监军御史要认真记录。”

    “各地发生变乱的原因,也要查问明白。”

    “朕会让各级护军和锦衣卫,同样记录这些。”

    “各地监督太监,也有这个责任。”

    一口气给这四个机构,增加了监察职责。

    再加上负责监察的巡按御史等官,就有了五个机构同时监察军功。

    朱由检不相信负责平乱的督抚,能同时搞定五方。

    如果有人能办到,他也只能认了——

    毕竟那可是代表着,文官、文职军官、科道言官、近臣、太监,全部都被攻陷。

    群臣听着皇帝的这番安排,纷纷认识到皇帝虽然语气平稳、却是动了真怒,不然不会给这么多机构监察责任。

    按照他们对当今皇帝的了解,如果皇帝觉得某件事很严重,就会调整机构,从制度上解决。

    李橒金盆的事情,明显让皇帝觉得原本的监察系统不够用,所以给四个机构增加监察责任。

    尤其是其中的监督太监,更是让所有文官震恐,认识到皇帝如果对官员失去信任,会重新启用太监。

    经历过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政的,都不想看到这个局面,他们纷纷劝谏,让皇帝不要启用太监。

    但是朱由检的决心却很坚定,他要用这些太监,敲打一下群臣。免得这些人没有制约,行事肆无忌惮。

    所以他直接独断专行,不想在这件事上和群臣讨论:

    “监督太监本就有监督职责,监督各地发生变乱的原因,更是重点所在。”

    “诸卿反对这点,还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减少变乱?”

    “不要因为朕褒扬军功,就有人想学李成梁,养寇纵寇自重!”

    这番话说得实在是重,群臣纷纷想到了李成梁在本朝的遭遇。

    无论是按军功、还是按李家的起源,东李的代表都应该是李成梁。列入紫阁功臣的,应该是和戚继光并称、因功封爵的李成梁。

    但是皇帝却硬是削了李成梁的爵位、把李如松抬出来作为李家的代表,列入紫阁功臣。

    其中原因,无非是李成梁养寇自重、弃地纵容建虏。

    如今李橒金盆的事情之所以要再查,也是要明确责任,看看水西安氏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反叛。

    如果真有这个原因,等待李橒的绝对不是封赏,可能还有惩戒。

    至于史永安,也因为可能存在的失察之罪、被暂且削去贵阳保卫战的功劳,只以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

    群臣在意识到皇帝真的生气后,也无心在这个职位上纠缠。九卿纷纷同意皇帝对史永安的任命,南赣巡抚一职,终于定了下来。

    然后就是史永安空出的三边总督,这是更重要的职位。(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