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耶稣会的决断(1 / 2)
香山澳和香江岛自由贸易区设置的事情,最先得到消息的不是商人,而是耶稣会传教士。
有大学士徐光启等信徒在朝中,耶稣会消息很灵通。在看到皇帝制定的自贸区政策后,他们顿时紧张起来。
因为他们发现,在皇帝对自贸区的设置中,根本没有他们的位置——
他们在香山澳拥有的一切,都不被皇帝承认。
“西班牙国王曾为香山澳赐名‘中国的上帝圣名之城’,但是中国皇帝不承认,现在要收回去设立自由贸易区,这可如何是好?”
看着有关自贸区的消息,中国传教团监督龙华民,有些惊慌地道。
一个多月没动静,他还以为皇帝对传教士的批评只是说说,所以就当做没有发生这件事,打算等风波平息。
没想到风波还没完全平静,皇帝就以实际措施,把传教士排除在外。香山澳的事情,在他看来是一个警告。
前面已经说过,西方殖民入侵,通常以传教士为先导。
香山澳也是如此,教会开展活动,还要在议事会成立前。
而且香山澳议事会的成立,就是耶稣会主教推动的。自从成立时起,就一直受耶稣会神职人员控制。
耶稣会对香山澳的文化、教育、生活……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甚至还设立宗教裁判所,影响行政、司法。
香山澳的商业贸易活动,也是以服从和资助教会福音传播为导向。耶稣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香山澳。
可以说,皇帝这突然一击,打在了他们的命门上。
如果香山澳改组成自贸区,议事会被自贸区议会和三署取代。耶稣会想获得财政支持,是不可能的事情。教堂收到的捐献,也因为权力的丧失会受损。
这种断财源的事情,由不得龙华民不惊慌。
甚至他还想到了,皇帝对宗教场所、宗教学校的规范,很可能在香山澳实施。耶稣会在这个地方,将会彻底丧失影响力。
认识到事情严重性的龙华民,很快召集京城的耶稣会传教士,商议这件事情。
得益于皇帝要举办宗教大会,以及对传教士的批评。前来大明的传教士,很多被召集到京城。
他们在听到大明皇帝有意在香山澳设立自贸区后,同样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葡萄牙人阳玛诺道:
“香山澳的商人看似虔诚,向教会的捐献也不少。”
“但是只要大明皇帝允许他们经商,这些商人就多半不会反抗。”
“那些有钱财的,甚至会很欣喜地捐纳大明公士,获得担任自贸区议员和官员的资格。”
“我们不能让香山澳按这个办法改为自贸区!”
对商人的本性很了解,其他传教士纷纷认为阳玛诺说得对。龙华民道:
“葡萄牙任命了总督,还兼任王室大法官及官营贸易船队队长。”
“他现在负责香山澳的防务,有没有可能抵挡大明军队?”
对这个西西里人的想法,一众传教士都不看好,阳玛诺对葡萄牙国内的状况最了解,说道:
“香山澳的总督现在只能负责防务,他不可能为此献出生命。”
“而且现在的葡萄牙国王是西班牙国王兼任,香山澳的事情,并不受到重视,很难得到支持。”
作为理论上的最高负责人,香山澳总督还兼任王室大法官,拥有行政、司法权力。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实际香山澳的行政被耶稣会控制的议事会掌握。香山澳的司法事务,由宗教裁判所裁决。
行政和司法权力都没有,就负责香山澳的防务。让香山澳总督为此拼命,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抵挡大明和抵挡从海上入侵的荷兰人不同,大明想要动香山澳,首先会从陆地下手。
凭香山澳那些士兵,根本挡不住大明官兵。要不然香山澳的城堡也不会数次被大明官员拆毁,现在还没完全修复。
可以说,只要大明官方出手,香山澳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从法理上来说,他们原本就是贿赂大明官员租借的土地,现在大明皇帝允许他们租借、让官员制定更完善的条约,这些人没有任何理由反对。
甚至,香山澳的商人面对大明皇帝提出的条件,会很欣喜地接受。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有助于他们贸易。
如果他们不接受,新设立的香江岛自贸区,会把很多人吸引去。
可以说,大明皇帝用的是阳谋,逼迫香山澳转为自贸区。
探讨明白这点,耶稣会传教士都很沮丧。而且年轻的神圣罗马帝国传教士汤若望,说出了一件让他们更惊恐的事情:
“如果大明皇帝通过商人和泰西诸国建立联系,他们有可能购买到各种书籍,不再经过传教士。”
“我们的传教方式,要做出重大改变!”
耶稣会在大明的传教事业,是利玛窦等人奠定的。主要就是穿上中国士人的儒服,把自己伪装成儒士。
利用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发展的各种学问,他们成功获得了大明儒生的认可,被称之为西儒。
很多进士都钦佩他们的学问,甚至成为信徒。在这些进士的保护下,他们的传教活动才能展开,带动更多人信奉。
大明的进士以为这些知识是教会的,但是传教士们都知道,他们只是垄断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才造成这个假象。他们的很多知识其实不是来自教会,甚至是从教会的反对者那里拿来的。
如果被大明的进士知道,他们这些传教士其实不是西儒,耶稣会的传教事业,将迎来重大打击——
这个打击比断掉财源更可怕,是关乎根基的事情。
那些想以西学补儒学的儒生,将会弃他们而去。
龙华民想到这个情景,彻底没言语了。别看他对利玛窦的一些传教策略不满,但是在伪装成西儒方面,两人是一致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起个中国名字,让信徒更容易接受。
艾儒略是利玛窦传教策略的支持者,他主要在福建传教,甚至在泉州发现了景教碑刻。面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这段时间以来,耶稣会一直不敢面对的问题:
“大明皇帝因为新教和天主教的战争,决定除了耶稣会外,基督教其它教派,不得在大明传播。”
“我们要不要以这个旨意,请求大明皇帝保留香山澳教会的权力,防范其它教派?”
众多传教士闻言,纷纷看向龙华民。作为中国传教团监督,龙华民才是传教事务的决策者。其他传教士即使和他有矛盾,也要尊重这一点。
龙华民对大明皇帝要求耶稣会改译名,是持欢迎态度的。因为他的主张,就是采用拉丁文音译。“陡斯”这个译名,也是他提出来的。
但是他不接受的是,大明皇帝在陡斯后面加上天主、天尊这些中国宗教词汇,甚至要以天子的名义册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