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杜甫(1 / 2)

加入书签

苏玥继续说:“好啦好啦,说完李白我们就说说杜甫吧?请看VCR。”

    “那些真正写史的人,从来高视阔步,从来惜墨如金,从来不肯为这些微渺的众生作传。甫,不忍心眼睁睁看着她的痛苦就这样轻飘飘的被埋没。”一个清雅的男声响起。

    “所以你就写了这首诗?”

    “所以我写了这首诗。”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于我而言,这只是千百篇诗稿中的一篇,而对于那个失去儿子丈夫的女人来说,这或许是她哀哀人生唯一的见证。”

    ……

    银河:这说的是《石壕吏》吧?

    孤独的根号三:杜甫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他总想一鸣惊人,一举而鹏九万里。但这种希望,他一辈子也没有达到。——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谭小佳:千百诗篇尽惜墨,其间更有慕自忆。总奈谪仙化云游,只留少陵尽相思。白未见,少陵为其慕思,而提笔,留千芳一世…

    湖北下小雪:从植物动物到人只有等级有的记得所有有的记得一天走到黑现在都的人连几分钟都不记得这是种根源的错误能毁灭所有才需要人来解决你有本事就进化更高级就像人命那时30岁就死亡了而现在120岁日后无限的生命……

    我寄相思与明月:所以啊,杜甫的诗叫诗史啊。

    ……

    苏玥打开文件夹,说:“那我们看看杜甫的简介吧?”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我寄相思与明月:他可是杜甫啊,那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佑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啊。

    不许人间见白头:我对杜甫的印象是忧国忧民的老者,可是谁还记得杜甫曾经写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连连:我知道,因为我今天刚考,而且我还写错了。

    不许人间见白头:哈哈哈哈哈哈哈,对不起,但是我好想笑啊。

    晚宁睡不着吖:可怜的娃,记得先抄10遍,我感觉你的语文老师会让你写。

    苏玥点开一个视频,说:“来,我们看看这个朗诵视频。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真的特别经典啊。”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