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1 / 2)

加入书签

秦眉心里翻了个白眼刚刚那人是进奏官是他招人看上去,分明是个纨绔子弟的模样。

虽然大吃一惊,但你眉姐的心态一直很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她拍了拍自己的脸,将自己从方才那种情绪中抽离,跟随众人进了台州衙门的大门。

因为下着雨,前来应聘的人都跟随着差吏沿着屋下廊道走到了府衙大堂。台州的知州大人姓徐名客,为官多年,身量一般,却肚皮渐长。脸上堆着不情愿的笑,正听着方才那白衣贵人讲话。

“徐大人呐,真是不好意思,本该在大堂外头的空地上进行考核的,奈何秋雨连绵,只得借用您这办公断案的大堂了,不碍事吧”

徐知州眯着小眼睛,都快成一条缝了,拱手道“不碍事不碍事,明二公子请便、请便。”

“徐大人客气了,只是我此番前来,总归是领了太子的差事,算起来品级在您之下。以后,您直接叫我明渊,我便自称下官了。”

徐知州一听,着急了。进奏官无甚实权,也就是卖个人情给太子罢了,明渊品级是比自己低,可人家始终是侯爵之家,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直呼其名呀。

“这是哪里话,咱们同朝为官,都是为陛下分忧,那、那我便称您明大人了。”

明渊笑了笑,这下,总算把“大人”的名分“要”到手了,不然这府衙里,上上下下都叫自己明公子,当的是哪门子的官,办的是哪门子的差

“如此,那下官多谢徐大人了,此后,还要在这府衙内与大人一同办公呢。”

徐客又拱了拱手“那、我便不打扰明大人甄选人才了,我回书房处理些许公务。”

明渊笑道“徐大人慢走。”

徐客这便带着何通判走了,那何通判还回头看了一眼明渊,走远后,小声说“大人为何这么让着这位明公子,他并非世子,而且听说声誉也一般。”

徐客瞪了他一眼“他打小便是太子伴读,这明国公与太子的面子,可都得卖啊。”

何通判继续嘀咕“这进奏官原本就是咱们各路各州府进驻在京的,太子怎么反过来,派人到地方了,明里说是帮忙修撰地方志,加深朝廷对地方的了解,这背地里不会是对各州府衙门有别的动作吧”

徐客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这太子殿下也不是省油的灯,咱们好生伺候着这明公子便是了。”

那边厢,台州府衙大堂。

差吏搬来了许多桌子与凳子,还端来了笔墨纸砚,众人在一旁小声嘀咕这不是还要写字撰文吧

明渊环顾一周,人人都盯着他看,翘首以待,他笑了笑,说道“日前本官发布了一则招募令,多谢诸位今日前来。常言道,集思广益,上善若水,要替主上眼观四方耳听八路,故而特招募进奏员三名。”

这些话,秦眉以前跑新闻时可没少听,看来,当官的说废话可是自古便有的了。

“既然是甄选进奏员,便要考察一番诸位的表述能力,纸笔桌椅已备好,请诸位就今日之事写上一篇短文,以作检视。”

秦眉眼角一跳,预感不妙。秦眉可是正正经经的新闻研究生毕业,还在传统纸媒跑了两年的新闻,写过的稿子没有一千也没有八百了,自然不在话下。难的是,秦眉看得懂文言体,却始终不是古人,如何脱颖而出

抬眼看去,与她同坐在一个四方桌上的三个人中。一个正抓耳挠腮,一个正聚精会神,还有一个已经下笔如有神了。

秦眉定了定心神,将时间、地点、时间、人物、何事、事情如何发展这几要素都在心中梳理了个大概,拿了毛笔字,回忆起小学时,志愿者哥哥过来教她们拿毛笔的姿势,便动笔了。

“延丰六年八月初八,秋风瑟瑟,秋雨连绵,然台州府衙,人才济济,欢聚一堂,盖响应进奏员之故”

就二十来篇文稿,明渊便当场审阅了,不少人长篇累牍描写风景气候,或赞扬歌颂明渊,久久不能切入正题。当看到秦眉写的文稿,两三句话便切入正题,有意思。但他的眉头还是皱着的,缘因这字写得有些一言难尽,虽能辨能认,笔锋却掌握不好,反而像稚童启蒙时所写。

明渊端起手边的一杯茶,啜了一口,又继续往下边看,眼睛都瞪大了,有一人竟作了一幅画,将他们于府衙内等候、行文等场所都描绘了出来。明渊抬起头向四周看了看,乖乖,整好共廿四人在场,与画作无异。纸张右上角简单题写了几句,介绍了招募进奏员一事。明渊眉毛挑了挑,这也算清晰明了了。

为公平起见,方才的文稿都盖住了姓名,等明渊批阅挑拣后,再念姓名将人留下,与明渊当面谈话考核。

秦眉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四周。

大部分人没有过笔试这关,垂头丧气地在差吏的指引下离场了,有些人还有不少怨言,尽说些明渊是纨绔公子、不识明珠的话。

明渊还是好整以暇地在喝茶,不为所动。

事实上,明渊早就习惯了,若不是今日端了些做官的样子,他一定要趾高气扬地跟他人对骂老子就是名副其实的纨绔又如何,有本事你也去京城当纨绔呀

这种情形在京中也时常上演,谁让他出生钟鸣鼎食,大富大贵之家呢,人就是有当纨绔的家底。

剩下的,算上秦眉,一共还有六名应试者。

秦眉作为所有人中的唯一一位姑娘,明渊早就看到了,但没曾想她竟然留下了。

明渊清了清嗓子,便开始问话了。

其中一人乃是自幼熟读经书,但考科举总是没考中,说话也中规中矩,挑不出错处,但就是有点没劲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