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1 / 2)
叶萧给不了答复,这夜便没有再搭理李青山,翌日早起依然无话,按照原定计划,出宫考察选址。
他重新去看中的三个地方转了一圈,打算这两日就将最后的选址敲定下来。
一处在京师东南方向,地势平坦开阔,举目望去,田连阡陌,一览无余,因是冬季,积雪虽已消融,田间依然是秋收后残留下的稻根,透着一片荒芜,等待来年春季重新播种。
这个地方的好处在于地方足够大,真要建书院,在开阔平坦的地基上建造,也会十分方便,但是买下这一大片土地,钱财虽不缺,终究是占用农田,减少粮食产量。
毕竟这一大片田亩,足以养活许多人。
沿着几无人烟的田埂离开农田,叶萧回到马车上,由张让驾车,从城外绕行至城北。
城北五十里开外,有一个挺大的湖泊,这个时节湖面结了冰,百姓来来往往,拉车骑驴,直接通行于湖面。
半大不小的孩子们在冰面上滑行玩乐,清脆的笑声仿佛驱散了冬季的寒冷,给人心里吹进一股暖意。
也有人背笼拉网,拿着铁锹在边缘处打洞,凿开了厚厚的冰层,就将带来的渔网放下去,等着明日网获鲜鱼。
许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少有人往凿洞网鱼那处走动,便是那些玩闹的孩子们,好似也得了大人的叮嘱,不往那里去。
湖的东边也有好大一片平坦开阔之地,搭建了简易的草市,可以用来修建书院,往后这片湖或许也能利用起来,顾虑就是来往行人过多,热闹是热闹,对书院来说未免太过嘈杂。
走了这两处地方,时间已近晌午。
马车在一个卖吃食的草棚旁边停下,叶萧掀开车帘跳下来,就近寻了张干净的桌子坐,又叫了两碗阳春面,往后看了看,张让清洁过茶碗,倒了茶后,依然站在他身后侍立。
叶萧笑着让他也坐,他才坐下来,这几日天天外出,少不得要在外用膳,这样的场景每日都要上演。在外一切从简,能填饱肚子就行,从前行军时再艰苦的日子也有过,能有热食已经很好。
大概是习惯了黄诚在身边伺候,如今换了张让,用不顺手不说,还不能完全地信任,毕竟是李青山跟前最得用的内侍,日日跟在他身边,除了伺候与便宜行事之外,估摸着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禀报上去。
此事无可厚非,李青山没有摆到明面上来,他也从未表露过不满,心照不宣地维持现状。
另有一样,他如今虽住在宫里,也被称为“大人”,实则却是一介布衣,无官无职,张让虽为内侍,却也是有官职在身的,哪怕是朝廷大员,见了他也要礼让三分,这使唤起来总没有那么名正言顺。
两人简单地用过午膳,便转去了城西的华亭山脚下。
不同于南北东三面的平坦开阔,京师西面坐落着连绵的山脉,与洛邑东边的落雁山脉相比只能算是低矮,比之平地却有得天独厚的登高望远优势。
华亭山是离西华门较近的一座,山南红梅成片,暗香浮动风情十足,不少文人雅士冒着严寒慕名而来,就为了观赏这绚烂夺目的冬日奇景。
往北的齐云山上还建了一座白马寺,前朝时便是远近闻名的大寺,据说求签问卦非常灵验,世家女眷们都爱去参拜,动乱那些年更是收容了不少无家可归的流民,如今重新恢复了寺院的秩序,每日暮鼓晨钟,响彻山间。
作为邻居,倒也不错。
叶萧心里最为属意的还是华亭山,但是要在山上建书院,到底比平地麻烦些,另外,这块地皮还不知在谁手里,也要回去打听一二。
梅林上回来时已经去过,叶萧负手站在山下,望着山顶怔怔不语,良久,终于回身上车,吩咐张让回宫。
车轮咕噜噜地转动,顺着官道驶入西华门,穿过主街,直接从西门入宫。
这个时候李青山定在批阅奏折,召见大臣,两人昨夜闹了些不愉快,叶萧也不想立刻去见他,见了也是生气,索性便去李姝那里接小娃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