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1 / 2)
裴霁不是好糊弄的人,她跟在宋迩身后,接着问“你在孙老师家,发现了什么线索”
她就在她身后,不远不近地坠着,语气里带着些狐疑。宋迩在冰箱前停下,口上说“晚饭开了酒,师母邀请我一起喝,但没邀请你,连提都没提过。一般情况,至少也要客套一下,连客套都没有,说明你大概率不能喝酒。”
这套推理并不严密,很明显,裴霁与孙教授夫妇很熟悉,一定时常去吃饭,师母对她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了解,不邀请她,可能只是单纯因为,她不喜欢喝酒,未必就是酒精过敏。
宋迩说完,就发现了破漏百出,但裴霁却没再问了,也不知道是看穿她在说谎,但懒得揭穿她,还是觉得以她的智商,只能做这么粗陋的推理,歪打正着了。
宋迩摸索着试图打开冰箱,一只手从她身后探过来,擦过她的手臂,她听见裴霁说“我来。”
宋迩就让了开去。
冰箱被打开了。
宋迩好一会儿没听见有动静。
裴霁被冰箱里凌乱的样子震住了。里头多出了好多东西,乱糟糟的,不整齐。
“找不到吗”宋迩问,“就是绿色的保温盒子,有三个,都是。”
裴霁好不容易才克制住马上整理的冲动,镇定地回答“找到了。”然后慎重地绕过那些袋子,取了三个盒子出来。
“我去外边等你,你把它们热一下。”宋迩一边说,一边朝外边走。
快到门口时,她伸出手,谨慎地摸到了玻璃门,才小心地扶着门,走出去。
裴霁看着她出去,又回头看了眼冰箱里乱糟糟的景象,再三忍耐,才关上了,决定过会儿,趁宋迩不注意再来整理。
这些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宋迩添的。
裴霁不想让宋迩觉得自己给她添了麻烦。
但凌乱又确实让裴霁浑身难受,于是她只好努力地把刚刚看到的画面驱出脑外,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食物上,聚精会神地盯着微波炉,把食物都热了一遍。
都是她喜欢的,哪怕是热了第二道,香气和味道都还称得上原汁原味。
裴霁把这三道菜端到外边的餐桌上,电饭煲里有米饭,处于保温状态,还是热的。裴霁盛了一碗,坐下。
她闻到食物的香味,才发现,她很饿。
她不可避免地就想到父母对她的态度,想到爸爸不知道她酒精过敏。
裴霁的情绪有些低落,边上坐着的宋迩突然靠了过来。她是慢慢地凑近的,因为看不见,所以总带着些小心翼翼,担心会撞上。
裴霁的注意力被她吸引了,她看着宋迩,宋迩在距离她大概二拳远的地方停下,有些疑惑地问“你不饿吗”
裴霁就开始用餐,用行动表明,她饿。
宋迩坐在她身边,在距离她很近的位置。
她看不见,就听,听着筷子翻动食物的轻微细响,听着裴霁细微的咀嚼吞咽声,从她进食的频率,咀嚼的次数,判断出她真的喜欢这些食物。
宋迩感到很高兴,她很认真地听着,等到裴霁停筷,她把手放上餐桌,朝着裴霁那边摸索过去,口中问“吃完了吗有没有光盘”
这个动作,其实有些刻意,因为按照常理,她不应该去碰裴霁的碗底,来确定有没有剩饭。
但她还是这么做了,一边紧张心跳,一边试探着碰到裴霁的碗,然后像是要去碰碗里。
下一刻,她的手就被握住了,耳边是裴霁的声音,一贯的简洁“脏。”
宋迩心跳停了一下,她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手上,感受着裴霁的反应。裴霁的反应很自然,她握着她的手,放回她自己的面前,然后才松手,回答她刚刚的问题“光盘了。”
宋迩小小的试探有了结果。裴霁并不反感她的触碰,刚刚她靠近她,闻她身上是否有酒味时,裴霁的躲避应该只是不习惯,而不是针对她。
如果是针对她,刚才,她就应该拿开碗,而不是握住她的手。
裴霁发现宋迩突然高兴起来,她奇怪地看了她一眼,不明白是为什么。宋迩却已经显出得意的小模样来“你看,我就说,都是你喜欢的菜色吧,你都光盘了。”
是她喜欢的菜色,而且是最喜欢的。
但并没有光盘,裴霁撒谎了。没有光盘的原因是,太多了,足足三个人的分量,裴霁又不是饭桶。
她撒谎,只是因为觉得宋迩会高兴。
她果然高兴了。
裴霁说了谎,还是有些心虚的,于是只含糊地“嗯”了一声,起身把碗筷都收拾了。
她到了厨房里,没有使用洗碗机,而是手洗。洗完之后,她看到冰箱,又浑身不自在起来。
裴霁蹙眉想了想,走到门边,往外看一眼,发现宋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开餐桌边了,也离开了客厅,她房间的门掩着,应该是在里面。
裴霁观察完后,马上打开冰箱,动手整理起来。
这么多东西,难免要发出点动静,但宋迩在卧室里,听不到,于是裴霁也就没什么顾忌。
她把冰箱里多出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分门别类地重新摆放。但东西有些多了,裴霁不懂为什么宋迩要添置这么多的食材。
她非常有耐心地用了各种型号的保鲜盒,保鲜袋,把它们重新装起来,归置好。
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一件件物品井然有序起来,齐整得像是机器人经过精密的测量才摆出来的。
裴霁很满意,但在关上冰箱门后,她突然有些低落伤心。
因为她很明白,为什么她会对生活中的秩序、规律有这么高的要求。
这是由于从小得不到父母的爱,以致安全感严重匮乏,所以,在长大以后,会竭尽全力地营造出让自己感觉安全的情景,来弥补小时候缺失的安全感。
而对她来说,整齐、有序、规律,都代表着固定,代表着不变,不变的事物,总是很令人安心。
裴霁都懂,因为她特意自学过心理学,来分析自己的行为。
可是,她没有治愈的办法。
裴霁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她不爱说话,但她的心总相信任何事情,只要努力了就会变好。
她不被父母喜爱,但她认为自己还算幸运。
因为她研究过很多很多案例,像她这样,从小就被父母排斥的孩子,大部分会形成讨好型人格,会在长大后加倍地寻求父母的认可。
裴霁不会,她不是讨好型人格,她坚持着自己的底线原则,从不妥协。她也不会去寻求父母的认可,因为她很理智,她知道,父母不会认可她,而单方面的讨好,只会带来更深远的伤害,对双方都不是好的选择。
所以,她渴望爸爸妈妈能喜欢她,却又克制着,让自己保持清醒。
只是很偶尔很偶尔的时候,裴霁也会想,为什么爸爸妈妈不喜欢她呢不是说父母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人吗是她太糟糕了,所以,连世界上最无私的人都不愿意爱她吗
这种想法是控制不住的。
所有像她这样不被父母喜爱的孩子都会这么认为,会自咎自责,甚至自我厌弃。
裴霁会尽力转移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她热爱的研究上去。
用热爱驱逐消沉,这是很好的办法。
她整理完冰箱,就去了书房。
她工作了很久,才恢复到平时的状态。
她很清楚,这只是一时的,问题依旧存在。但裴霁并不在意,因为她深知童年的影响很难根除。
等她从书房出来,外边天都黑了。客厅的灯没有开,城市的灯光从窗外照进来,让室内隐约可视物。
裴霁愣了一下,才想起,过了晚饭时间了,宋迩在哪里
她正要开灯,却扫见沙发上有个人,正在沉睡。
裴霁收回按在开关上的手,放轻了脚步走过去。
宋迩在沙发上蜷成了小小的一团,她怀里抱着一个抱枕,睡得很熟。
是等她等得睡着了吗
裴霁的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
她不敢开灯,就着隐约的亮光,去了宋迩的卧室,取了一个薄薄的小毯子来,替宋迩盖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