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3.8(二更)(2 / 2)
那些地主富户不缺钱,缺的就是荣誉。
这个主意一出,就连苏相都目瞪口呆。
道理很简单,然而他们这些书香门弟、清流之家养出来的读书人,是不大可能往这方面想的,或者即使有人想到了,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只有秦盈盈这种经历过礼崩乐坏的时代,看惯了形式主义的现代人才能想到这样的法子。
虽然有点损,但是没人反对。
就算那些富户们事后回过味儿来,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件事便交给章太傅去做了。
至于剩下的老弱妇孺,按照以往的传统,都是收拢到京中善堂,由朝廷供养,各府贵眷或心存善念,或为了名声多少会资助些,勉强也能过得去。
秦盈盈却不想这样凑合。
“我在意的是那些小孩子。他们年纪还小,未来有无限可能。若是这样一股脑地收到善堂里,饥一顿饱一顿地混上两年,年纪到了,要么卖苦力,要么干脆成了小混混,这辈子就没指望了。”
向太后虚心地问:“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秦盈盈想做回自己的老本行——开幼儿园。
不仅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小孩子们一口吃的,还要教他们读书习字,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实,这个想法在她心里已经存了很久,起初没敢贸然行动,她怕自己担负不起那么多孩子的人生。
但是,这些日子以来,她看过各地传来的邸报,也出宫去看了流民的生活状况,发现是她把问题想复杂了。
古代和现代不一样,现代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古代却不是。
除非是那些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对子弟的培养有一套家族传承的理念。
绝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小孩和地里的庄稼一样,靠天收。父母给口吃的,长大了学门手艺,或者跟着家里种地,能养活自己,能娶能嫁就算好的了。
像秦盈盈这种打算开个幼儿园,教小孩子们读书写字、发掘特长的想法已经算是超前了。
向太后没发表意见,主要是她不懂,让秦盈盈去问温王妃。温王妃经常收留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算是有经验。
于是,秦盈盈就去了西山寺。
温王妃听了她的想法,十分支持,“你说的这个像是善堂和学堂的结合,也不用专门找地方,寺中就有空余的屋舍,可以给孩童们住。若是要教他们读书写字,需得打制一批桌椅,还有笔墨纸砚,也得按时供应……”
她越说越激动,看起来比秦盈盈还上心。
秦盈盈道:“如果要做,就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有可能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地做下去,王妃觉得在寺里能行?”
温王妃笑笑,“西山寺是皇家寺院,只要官家觉得行,那就行。”
秦盈盈根本没犹豫,说:“这事我跟他说。”她丝毫不觉得赵轩会不同意。
“那接下来就差银钱了。”温王妃轻声道。
秦盈盈也叹了口气,是啊,就差钱了。
秦盈盈的银钱首饰都是赵轩给的,就算全都拿出来也不够。向太后说了会出一部分,但是也不能一味盘剥她。
秦盈盈下山的时候,一直在琢磨着怎么赚些钱。刚好瞧见山脚有人解签,那位尼姑不知说了什么,哄得求签的妇人喜笑颜开,当即捐了一箱钱,少说有五贯。
五贯铜钱,可以养好几个小孩了……
秦盈盈灵光一闪,算卦解签她也会,怎么说也学过几年紫微斗数,既能算天命,又能算流年,指不定比这些半吊子的尼姑道士算得都准。
与其让这些人坑蒙拐骗,不如自己支个摊子,把人往好的地方引。
越想越觉得可行,她也不急着回宫了,当即提起裙摆,跑回了西山寺。
温王妃正看着一个金钗发呆,她在犹豫着要不要拿去当了。
当年她出嫁的时候也曾十里红妆,风光无限,只是后来娘家败落了,她的嫁妆大多散给了流民,如今手上值钱的东西就这么几件了。
不是不舍得,而是……送东西的人有些特殊,她不想拿去当了。
正犹豫,秦盈盈突然跑过来,兴冲冲说了自己的打算。
温王妃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不可以,你如今是太妃娘娘,代表的是官家的颜面,怎么能摆摊算卦?”
“我算得可准了。”秦盈盈保证。
温王妃无奈道:“知道你是‘神仙太妃’,能掐会算,但是不行,就算我给你腾地方,官家也不会允许你胡来。”
秦盈盈扯着她的袖子求,“我这样也是为了做好事嘛,又不是招摇撞骗中饱私囊,咱们悄悄的,别让官家知道。”
在温王妃眼里,秦盈盈就是个十五岁的小姑娘,这么撒着娇地求,她忍不住就心软了。
不过,她没有立即答应,只说再想想,其实是为了拖延时间给赵轩报信。
让她意外的是,赵轩居然同意了。
他郑重其事地回了一封信,说秦盈盈想做什么便让她做什么,请温王妃护她周全。
温王妃反复看着“护她周全”四个字,眼中闪过温婉的笑意,还有不易觉察的艳羡。
情之一字,最是动人。
就这样,秦盈盈在西山寺中摆起了算卦摊子。
温王妃腾出一间净室,用屏风和帷幔遮上,秦盈盈躲在里面,前来卜算的人坐在外间。
秦盈盈根据对方提供的生辰八字推算吉凶,算出来之后就写在纸上,由温王妃交给卜算者。
没人知道是她算的。
为了瞒着赵轩,秦盈盈每次出宫就跟做贼似的。她根本不知道,赵轩已经知道了。
赵轩故意不让温王妃告诉她,就是希望她能有所忌惮,不至于太过胡闹。
秦盈盈每日过来算上两个时辰,到了时间就走,绝不拖延。
卜算者起初是温王妃的故交,算了一次觉得准,又介绍了相熟的贵眷。
贵眷们的社交圈相互重叠,一来二去京中贵人们都知道了,西山寺来了位女神仙,算命极准。
到后来,求卦的人多得应付不过来,只能预约。这些人出手极其大方,测算之事应了验还会过来还愿,没过几天秦盈盈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她就此收了手,开始准备幼儿园。
后头过来的贵眷没算成,求着温王妃不肯走。
秦盈盈只得说:“以后只有初一、十五能算,且每日只算十人。”
这话传出去,反而让人更加热衷,觉得这位“神仙”定然是个有真本事的。
秦盈盈忍不住笑,看吧,饥饿营销在古代都这么好使。
秦盈盈请来几位工部小吏,把西山寺修整一番,隔成前后两部分,温王妃居于后院,前面除了大雄宝殿,其余屋舍全都改成了教室。
桌椅也是特制的,白天趴着学习,晚上并在一起,铺上被褥就是床,此外还有书架、食堂、游戏区。
那几位负责监工的吏官看着眼前的成果,不由感叹:“若从前咱们也有这样的机会,求学之路想必会顺畅许多。”
可不是么,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哪个不是十年寒窗,数载奔波,考完这场考那场,还得写上几首干谒诗,求得大人物一见,四十余岁能做上京官都是幸运的。
因为秦盈盈,这些孩子反而得到了天大的机缘,只能说是幸运。
孩子们正式入学的那天,秦盈盈把小十一和赵敏带过来参观。
小十一看着那些小木马、小滑梯羡慕极了,求着秦盈盈也给他做。赵敏则是瞧上了那个羽毛球网,非要带回宫里。
就在这时,温王妃带着第一批小孩过来了。
都是章太傅命人在流民中选出来的,无父无母,无依无靠。若不是大昭民风淳朴,赈灾又及时,这些可怜的孩子恐怕早就被卖了,甚至,被吃了。
小十一看到这些小孩的那一刻,顿时说不出话了。
这些都是他的同龄人,却和他像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瘦得不像样,浑身黑乎乎,这么冷的天只穿着一件看不出颜色的破衣裳,甚至有的只胡乱裹了块麻布……
他们怯怯地看过来的时候,眼神是畏缩的,是麻木的,更多孩子则是扎着脑袋,缩着身子,不敢四处看。
小十一长到六岁,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
他甚至怀疑,这些是不是和他一样,也是人。
赵敏亦是难受得说不出话。
她紧紧抓住秦盈盈的衣袖,似乎想要寻找支撑。
这一天,姐弟两个的认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眼前的这一幕在她们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让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还有所担负的责任。
作者有话要说:啊……快回来了……官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