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赵财神(1 / 2)
大宋的的兵事的相公不多。
真正能做到出将入相的人,在宋朝而言,不过是区区数人。
宗泽或许算一个,但李纲是绝对不合格的,归京的张浚算半个,也不知道是死人运气实在是太衰,还是军事素质太差劲,反正赵旧不敢重用他。
出将入相这并非一句虚言,能混到宰相的人,也的确是有其底蕴。
张浚就曾经做到了。
若仅仅只是关注人物在政斗场合中所表现出来的品德高低而判断才干高低,还是有些不准确的。
可在这个时空内,赵旧不会去赌那些因果律武器,尽管不能将过错全部推到张相公身上,可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若西军在张相公的领导下又打了大败仗呢?若淮西军又因为张相公接手而兵变了呢?
赵旧心里面已经给他判了死刑,可以为相,不可为将。
就这样,张浚的马车终于是赶到了建康府,陪同他的还有名臣刘子羽和赵开二人。
团子公公得了赵官家的吩咐。
赶紧带着手下出城门迎接。
很快就把回来的三位相公带到了赵官家的行宫,一路上,他三人都在马车里面随意的闲谈着。
张浚的心情并不像脸色一样平静。
在四川的时候,他已经察觉到了官家的不信任。
虽然将政权放权给自己,可并没有给予自己制约川陕的权职,自己甚至没有资格去影响西军,去年那一场旷世大战,自己就是跟在后面打打酱油,负责一下后勤粮草,根本就没人参与其中。
反而是客军的苏油刘锜居然还捞到了一场大散关保卫战的战功,而自己却被赵官家忘在了角落。
张浚很伤心,明明早在两年前,自己全力搭救赵官家时,大家还是你侬我侬,到现在赵官家怎么变了心啊?
刘子羽心思最为活络,默然片刻后才叹息道:
“虽然已是几月有余,但畿内形势已有翻新。
李相公似乎呆不久了,李相公于内阁……唉,若能相忍于事,那是最好的。”
张浚闻言后也微微皱起了眉头,只是说道:“都中近况,我行途中也有耳闻。李相公脾气太硬又过于优柔寡断,呵,复过官家之后,我会择时见他。”
眼见张浚神情已经略存不善,似乎心情不太好,刘子羽不免更加忧虑,沉吟道:
“漕运诸事都已铺张开来,国计盈亏出于此中。秋税押运在事,委实不宜强作意气之争……
官家召咱们入陪都,无非是看中了咱们身上的本领,李相公已经是陈年往事了,咱们应该跟吕相公打好交道,李相公和吕老相公一退,又有几人能够制肘吕首辅。
还有那位秦大学士,虽然他上蹿下跳好不烦人,可毕竟是官家眼前的红人,还是不该招惹,至于底下读书人要评判,咱们也不至于惹祸上身,初见如现,正在此时啊。”
许是红人二字有些触怒了张浚,张浚便道:
“吾乃蜀地之人,执掌相权,谈何容易,虽然满腹经纶奈何无用武之地,还请彦修教我。
那么依彦修所见,当下如此局面,我该如何自处?”
刘子羽本就是受张浚提抜,这才有了今日的地位,双方亦师亦友,属于同盟的关系。
而刘子羽此次被召见。
在绍兴元年初还立下了个大功。
金兵侵犯大散关。刘子羽率宋军三百,于潭毒山设防,死守三泉。金兵久攻不下,只得退师。
随后,金将撒离喝移师攻打凤翔,但由于刘子羽早就部署坚壁清野,金兵面对空城,一无所获。
金将撒离喝不甘撤军,又派使者十人向刘子羽劝降,被斩掉九个。
刘子羽的抗金决心矢志不移,他联合吴玠??,用游击战术对付金兵,金兵疲于奔命,只得下令撤军。
宋兵追杀,金兵死伤无数,接连收复金、均、房三州。
虽然有种锦上添花的味道,可刘子羽这样的文臣,正是当今赵官家最喜欢的,张浚又是心中羡慕,又是为之庆贺。
不像自己,根本就不招赵官家的待见,百般滋味,浇上心头。
不多时,在团子公公的带领下,他们三人被带进了行宫。
一路穿过大内北侧几座小城,当抵达宁远门时,张浚便见到羽林军两位大将军都在此门驻守。
杨再兴,牛皋!
他们二人平常是半步离不开赵官家,堪称是宋朝的秦琼尉迟恭,如影随形,赵官家每次冲阵都是带着他们二人。
张浚早在四川的时候就跟这两位大将打过交道,当时正是他二人护送着赵官家北上,最后还打赢了富平之战。
左羽林杨再兴一如既往的不苟言笑,牛皋这是冲着他们打了几声招呼,表情有些憨憨的。
要换作是别的羽林大将军,根本不敢结交外臣,偏偏牛大将军心思一根筋,做起事情如同一头大黑牛,原则问题上不会出现偏差,赵官家对他还是放心。
双方点头示意打过招呼了。
禁宫之中七折八转,当来到圣驾所在的殿堂中时,天色已经完全的黑了下来。
还未入殿,就闻到了浓重的烟火味,里面也是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等他们三人走了进去,却发现赵官家在里面亲自操弄的火锅,旁边还有七八少年郎,团子公公在旁边解释道:
“张制置,刘大人,赵大人,官家正好准备了宴席,三位大人车马劳顿,远行千里,官家特地为你们接风洗尘,快快入内。”
张浚小声问道:
“这殿中的几位少年郎是何人?”
团子公公迅速并小声说了一句:
“岳太尉公子和几位小功臣……他们都是羽林军的人。”
然后就入内复命去了。
张浚脸色再变。
沉声说道:
“国家艰难至此,官家还有心思去哄勋贵之子,几位纨绔子弟也敢言功,太不成体统了。”
赵开赶紧拦了一下,开口说道:
“我的张大人,您老人家就不能忍着点嘛,非要平白为自己招惹几位大将,羽林军的人。
几位太尉都有子侄参与其中,河西,淮南,淮北,川陕这些大将都是削尖了脑袋把自己的子侄送入羽林军,此事咱们不好批判。”
文官阶层在这个时代确实是不怕武将们,至少是相公打底,才有蔑视整个武人阶级的资格吧。
更何况赵官家的屁股坐的那么偏,绍宋如此尚武,除了那些御史翰林言官愿意得罪这些武将之外,其他人都得掂量掂量。
团子公公进去通报了一番。
然后赵官家就把这三位大臣招了进来。
大圆桌上已经摆好了碗筷,铜制的大火锅已经烧得滋滋作响,下面优质的无烟木炭将铜炉底部烧得通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