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三国建工忙(42)(1 / 2)

加入书签

再次进入徐州地界之后,董媛发现,这里百姓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依旧瘦弱,依旧贫苦,但每个人的脸上多了对生活的期待,他们脸上的笑容是真的。

眼见着很多百姓,两两成组搬运着一挑挑土石往河岸走去,周瑜皱眉道:“如今是农忙时节,他们这是在筑河堤?”

孙策道:“再过一段时间,徐州会有持续一段时间的雨水天气,现在筑河堤也正常。”

董媛看出了周瑜隐藏的忧思,开口解释道:“这些人应该是其他地方逃来的灾民,朝廷在各地推行以工代赈,为得就是给他们一个安身立命的机会。”

“这位小公子说的不错。”董媛他们交谈的声音不低,引起了路过行人的注意,说话的是一个干瘦的老汉,他的身体看起来不强,但是精神却不错。老汉将肩膀上的挑子放下来,仰着头说道:“朝廷发了新粮种和新耕地办法,本地百姓都忙着这个,这河堤官路就只能靠灾民了。”

周瑜跳下马背,问老汉:“即便如此,也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徐州才将将安定,可能付出如此多的钱财?”

老汉摇了摇手:“官府有没有钱,老汉不知,但凉并等地来的商人很有钱,他们包下了徐州境内很多条路,还买下了郡中的多条街道,都是要翻修重建的。”

目送老汉离开后,周瑜心思有了些微变化,他感觉经济仕途似乎与排兵布阵一样有意思,他从这些前来徐州的商人身上感觉到了什么,只是这种感觉朦朦胧胧的,看不真切。

队伍再次出发,这次一直走到下邳城外才停下。士兵们在城外安营扎寨,董媛和马超带着二十多人去城内接学子,孙策留在营地指挥。

才四五个月,下邳城里多了很多行人,城中的主街道明显经过了翻修,两边多了许多店铺。下邳郡府衙在城北面,董媛到的时候,发现这里聚集了很多百姓,看样子他们应该是来领粮种的。

府衙门口站着一个中年人,董媛不认识他,但认识他身边的夏侯渊。

夏侯渊貌似在协助中年人做事,抬头间刚好看见了董媛和马超的,他低头朝中年人讲了几句话,迈步朝董媛方向走去,“你们终于来了,青崖将军在下邳等你们三天了。”

“阿弟?”董媛颇为惊讶,“我阿弟来下邳了?”

夏侯渊领着两人朝戏志才的私宅走,“青崖将军也是得到你们去洛阳的消息,才到下邳来的。徐州参加会试的学子一共有二十三人,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全都跟扬州学子一样,轻装简行。”

戏志才的私宅离下邳不远,是一个四进宅院,夏侯渊带着董媛和马超径直朝后院走去。他们跨过拱门,走过回廊,就看见侧坐在六角亭里看书的青崖,他对面还坐着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

听到脚步声,青崖放下手中的书籍,转头笑道:“阿姐,小超,你们总算来了。”

马超算是跟青崖一起长大的,他笑着走到青崖身边,朝他肩膀打了一拳,“从冀州到下邳的路程很远吧?你什么时候出发的,怎么这么快?”

“快吗?”青崖站了起来,“那我大概是飞来的。”

“净胡说。”董燕笑着走进六角亭,她看向魁梧青年,问道:“这位是?”

鲁肃站起身,对着董媛和马超拱手道:“想必这两位就是董将军和马将军了,在下鲁肃。”

马超猛地敲了一下手心,说道:“啊,鲁肃,我听过这个名字,徐州解元。”他这么说着,语气中的惊奇却是掩饰不住,盖因鲁肃的形象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他不像读书人,倒像是上过战场的将军,身上的武人气息太重了。

鲁肃也注意到了马超的语气,他不甚在意,笑着说道:“运气而已,徐州还有比肃更强的。”

习惯的周瑜那种“第一舍我其谁”的解元,在看鲁肃这种低调谦逊的解元,马超一下子真没适应,读书人的傲气呢?怎得在鲁肃身上一丝都瞧不见?

董媛隐晦地瞧了青崖一眼,读书人哪会没有傲气的,更别说一地最强的读书人,鲁肃会这样,根本是被青崖打击到了吧?当初凉州学院的学子们可没少被青崖打击,不管平日里学的怎么样,每逢考试,第一永远是青崖的,就连一向心大的徐庶曾经都被打击到自闭过。

青崖见马超跟鲁肃攀谈起来,遂转身问夏侯渊:“夏侯将军,外面粮种分发的如何?”

“已经有五百份粮种被领走了,领取粮种过程中再统计人口,要比挨家挨户统计方便多了。朝廷使用摊丁入亩的税收方式,减少了杂役费用,百姓欢欣鼓舞。”

听到夏侯渊的话,青崖抿嘴笑了笑,摊丁入亩,不仅是为了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更是为了增加人口数量。连续十几年的天灾战乱,让大汉百姓数量锐减,为了扼制这种趋势,父亲才决定推行这一税法,他曾说过,摊丁入亩,曾让一个朝代的人口呈爆炸式增长过,而这正是大汉所需要的。

夏侯渊一开口说话,就停不下来。这些日子夏侯惇跟着曹操在衮州南征北战,夏侯渊则被打发回来帮戏志才,对于一心向往战场的他来说,处理政事着实憋闷,如今有了个发泄口子,说着说着,话题就拐到了战事之上。

青崖也没打断夏侯渊,偶尔还会接一两句话,通过对方的话语,他大概了解了衮州近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