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三国建工忙(55)(1 / 2)

加入书签

白日里游街遇到的各种状况林禹州已经知晓,自科举诞生之后,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科举文化,游街时女子散花赠物也是常有的事,周瑜的遭遇算是比较倒霉的一种。好在如今是大汉,若是宋朝,他恐怕不止遭遇“发簪”袭击,还得防着那些女郎的家人,否则很可能就被“榜下捉婿”。

虽然脑子里想着乱七八糟的事情,林禹州的手却在奏折上镇定自若地写着“批”字,白日是传胪大典,晚上还有恩荣宴,他需要在宴会开始之前将桌案上的公务处理完。

习惯了季盛彦在身边的日子,他咋一离开,林禹州还真不适应,没人会在他口渴的时候为他添水,也没人会帮他处理公务了,一个人待在内书房办公,十分无聊。

荀攸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内书房门口,他观察着林禹州的神色,轻笑道:“将军是在担心军师吗?”

“公达啊,进来吧。”林禹州合上奏折,抬眼问道:“你没跟着奉孝去街上凑热闹?”

“上年纪了,精神不济。”荀攸笑呵呵地走进内书房,他坐到林禹州下首,捋着胡须道:“等小儿科考那日,在去吧。”

荀攸的两个儿子,大儿子体弱,做学问还成,指望他科考做官却是强人所难了,实在是心疾太过危险,便是养好了,也还有隐患在。荀攸口中的小儿,指的是荀适,不过荀适才五岁,离他参加科考,少说还要七八年。

游街之事,两人略聊了两句就停止了,荀攸将一份奏折放到林禹州跟前,“将军,这是半年以来朝廷的收支。甘陇行省的税收支撑了大半个朝廷的运转,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的确如此。”林禹州翻开奏折看了起来,如今大汉百废待兴,发展最好的就是由凉州变革而来的甘陇行省,但让一省托一国,短期还行,长久下去,那一省肯定会垮掉,“秋收即将开始,要先保障各地百姓的生活,再图其他。”

荀攸点头,“司隶在洛阳的带动下已然复苏,晋州行省和直隶行省也恢复良好,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这两地就能做到自给自足。”

听荀攸提到直隶,林禹州问道:“关羽还在边境?”

“新攻下的领地里有太多游牧部落,为保稳定,关将军需要镇守一段时间。”

林禹州用食指敲了敲桌子,他回忆着未来地图,想着等直隶稳定之后,可以让关羽继续北上。

见林禹州思考着事情,荀攸又道:“今岁春播及时,加上各地兴修水利,又无大灾害发生,所以秋收颇丰,百姓们能过个好年了。”

林禹州抬头问道:“洛阳秋收已经开始了吗?”

荀攸点头:“新粮种抗虫能力强,加上有农署官员亲身教导,百姓的收成非常可观。”

林禹州脸上浮出笑意,对百姓来说,其他都是虚的,只有吃饱肚子才是最实在的,而只有百姓生活好了,才能图别的东西,发展需要一步一步来。

粮食增多,荀攸自然也很高兴,如此一来,朝廷财政也能缓和一二,倘若年节前能拿下伪朝廷,那军费这块也能节省一大部分出来。

就在荀攸和林禹州各自畅想未来的时候,小黄门的声音将两人的思绪唤了回来,“陛下驾到!”

刘协跨过门槛,看到荀攸也在,抬手免了荀攸的行礼,他转头对林禹州说道:“朕刚才看到户部农署的奏折,说今岁的秋收已经开始了。”

林禹州点头,“的确如此。”

刘协问道:“朕还看到工部的奏折,新的收割器械已经制作出来,要下发到各地吗?”

荀攸拱手回答:“回禀陛下,工部已经将新器械交给了户部,这几日农署便会拟定好使用章。”他乃是户部尚书,早就见过新的收割器械,只是这种器械造价高昂,不可能人手一台,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它的使用效率,需要好生打算一番。

刘协听完点了点头,转而又道:“记得将新粮种的产量统计出来,若是人手不足,大汉学宫内的学子也能帮忙,他们也需要锻炼。”

“臣领旨。”

刘协跟荀攸交流完,又看向林禹州,“将军,甘陇行省呈上来一种白色的花朵,说它是就能制作棉衣的棉花,这种棉花,在其他地方能种植吗?”

“当然可以,我让农业署将可以种植棉花的地方从地图上标出来。”

刘协高兴起来:“那就太好了。”

前些年,凉州棉衣是冬日里洛阳最畅销的商品,一度形成一衣难求的局面,而棉花则是青崖从南方找到的,彼时它还是世家庭院里的观赏植物,谁都想不到它还能有如此功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棉产业已经成了甘陇行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之有同样地外的还有造纸与葡萄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