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由奢入俭难(1 / 2)
整个长安城即使是丰年,也没有脱离购买粮食的境遇。
何况这个时候是灾年,四周送过来的粮食,远远不足他们使用。
需要买粮食的,大致上就是一般的人民百姓,或者是来自于外地的商人,因为城里的人只要不从事农作,多多少少都必须从别的地方弄些粮食来,能够带着粮食过来的人毕竟比较少,因为当进城的时候,带有更多的货物,不但要被收税,还可能会被强盗土匪盯上,所以很多人都是轻车简从加入某一个商队,跟着来到了长安。
而来到长安之后,并不代表绝对的安全,但是等你落户长安,你就必须接受长安的物价。
这时候再后悔没有带足够的粮食也来不及了,这时候,如果已经变成高官,还有办法从家乡带来足够的粮食,但是如果没有办法变成高官,也就没有必要了。
不允许夹带,运费太高。
何况身为一个高官,朝廷会发非常多的粮食,大部分的粮食还必须贩卖掉,也没有必要从家乡带粮食上来,因为这也需要运费,私人的运费,比官方大运河的运费贵多了。
范晶晶等于想打通大唐的任督二脉,这是一个非常难度非常高的“理想”。
但是她认为如果没有产生道路的需求,朝廷就不会产生修路的需求,何况当商业行为不断的向南方拓展的时候,南方才会慢慢的纳入统治,没有汉人的地方,没有办法真正统治。
很多伟人都有雄心壮志,决定的目标,就会排除一切的困难,努力向前走。
即使做了非常多违反道德的事情也不例外,在很多的俗语里面都告诉你能够做到最上面的人,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完全的好人。
他会在那个位置,只是他有需求。
但是对范晶晶来说却没有办法,她最重视自己的名声,也最希望自己能够维持自己的名声,而不会被人家指着鼻子骂,然后被很多人刺杀,但是他后来发觉,人家杀不杀他,跟有没有很多人恨他没有什么关系,只看他有没有挡在别人的利益路线上,至于平民百姓的好恶,基本上是不会跟性命产生关系。
范晶晶对于自己的道德要求非常的高,完全可以被别人称为是圣母,要不是她穿越到大唐的一开始就被人打破圣母的概念,她可以把圣母的概念维持下去。
这是她的本性,不需要装。
打开一个商道,圣母的办法并没有一维持下去,可能在表象上,或者是在生意场上,可以让人家看到圣母的一面,认为你的产品品质可以信赖。
事实上范晶晶非常严厉的要求,自己生产的东西产品品质一定要达标,成为大唐最好的商品。
她问过其他人对于产品品质的基本要求,对于她提出来的要求,范晶晶也认为,在大唐没有办法做到更好了。
事实上大唐之前所有的人,所有的产品,制造出来,就是准备用几辈子,什么使用年限十年对他们来说那就是生产有瑕疵。
但是如果一个产品另一个人要用一辈子,那怎么可能再次赚到他的钱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