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哪个王叔?(1 / 2)

加入书签

“那怎么叫砸过响窑?他们那伙人是专门砸响窑,你想想啊,普通老百姓,一年到头连顿白面都吃不上,有啥可抢的?传出去还让绿林道的兄弟们笑话,说二虎山净他妈熊穷老杆子……”

    姚忠平把烟头按灭,“这件事咱们得从头捋,不知道你研没研究过咱们这嘎达的历史,打清朝那阵,咱们这属于内蒙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后旗,南边吉林那一带属于郭尔罗斯前旗,这边以前都是大草原,有不少山东来的老百姓过来垦荒种地,但都是零零散散的来……”

    他抓起杯子抿了口水,给孙建平讲起脚下这块土地的历史,“直到咸丰十年,吉林将军景淳、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奏请清朝开放边禁,大量关内移民开始向东北迁徙,紧接着就是黄河铜瓦厢决口、丁戊奇荒、义和团运动,关内天灾人祸,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流民规模也越来越大……”

    “他们来这边怎么开垦荒地,是找一块地插上棍子就算自家的还是……”孙建平对此十分好奇,打断他的话,追问道。

    “你小子,还真是跑这来立棍的!”姚忠平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唠岔劈了,不过既然说到这,就给你讲讲吧,省得你在东北生活这么多年,人家一问你三不知,传出去丢人。”

    他清清嗓子,“当时叫做放荒,刚才我说过,咱们这是郭尔罗斯后旗地界,从咱们脚下一直往东到哈市,往南到吉林,都是属于郭尔罗斯后旗王爷的,放荒这事当然得由王爷府和当地蒙务专员执行,首先放开的是呼兰河平原一带,分为‘大荒’和‘夹荒’,主要是选择河边比较肥沃的地块承包给前来逃荒的山东农民……”

    “那咱们这属于大荒还是夹荒?”孙建平问了一句,姚忠平笑着摆摆手,“咱们这属于没人要的穷乡僻壤。”

    我去!

    孙建平一撇嘴!

    不要这么说我的第二故乡!

    “当时放荒丈量土地的时候,那是相当粗放,你听过一箭之地吗?”

    “听过!”

    “对,就是给灾民一把弓箭,你能射多远,那么从伱脚下到箭头落地之间的这块四方地就都是你的了。”

    “这么好!”

    “哈哈,还有跑马圈地呢!”姚忠平说得口渴,抓起杯子一看已经没水了,孙建平急忙抓起暖壶给他续上,“叔,跑马圈地是怎么跑的?”

    “这个么要求高点,你得会骑马,骑上人家的马之后,在一炷香内跑出去,把旗子或者棍子插在地上,在香头没烧完之前回来,那么从你插旗立棍那开始算,这块地就归你了。现在知道什么叫‘立棍’了吗?”

    “懂了懂了!”

    总听这边的乡亲们说“立棍”、“立棍”的,闹了半天是这个意思!

    又学到不少知识!

    回去讲给媳妇听!

    想起媳妇崇拜的满眼冒星星的眼神,孙建平就忍不住笑起来。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拿钱买,这个怎么算土地面积呢,是按照‘方’来计算,一方地折算下来是四十五垧,可以先不给钱,等到把地种熟了,再按照每亩多少粮食缴纳地钱和地租。另外还有月荒,也就是不掏钱,帮草原上的蒙古牧民放一个月的牛羊,给领荒地一方……”

    “放荒地最开始就是在呼兰河和吉林西边这两大块肥地上,后来就全面放开了,等到你曹叔他们来的时候,该放荒的土地已经基本上都放没了,没办法啊又不能饿死,就去蒙古王爷府碰碰运气,人家老蒙王说咕噜河那边的地没人要,你们去吧,他们这才在这安家落户。”

    姚忠平笑了笑,“要说这人啊,占便宜可得抓紧,你说说他们老曹家和老张家,干啥都比别人慢半拍,人家种好地,他们只能种山坡地……”

    “草,我就知道你在这嘚啵嘚的编排我!”老曹睡不着,翻来覆去眼前全是金子,干脆下了炕,帮着呼呼大睡的老张盖了下被子,又走出来,拉了把椅子坐在炉火边,仨人坐在一起说书讲古。

    “我这话说得有错了?建平你现在知道土围子是咋来的了吧,那是人家来得早的都把好地占上了,种上几年就都发了,兜里有钱了怕啥?就怕这些后面来的流民进来抢,那干脆就几家几户茬伙,一起动工修土围子,就像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大地上的一個个小型坞堡,用以自卫,守住家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