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遥遥无期的护盾技术(2 / 2)
其实在刘秀穿越之前,关于能量护盾技术的研究其实已经有了一点点眉目了的,当然刘秀穿越前的能量护盾技术其实是叫做等离子护盾技术的。
而什么叫等离子护盾呢!这就得从物质的四种形态来了解了,通常存在于四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包含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的带负电的电子。当物质受到充足的热能或其它外界影响时,外层电子会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这一过程称为“电离”。
电离后,物质性质发生改变,从原有的分子结构变为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被称作“离子浆”。尽管离子浆中含有大量的正负电荷,它们却能保持精妙的平衡,表现出近似电中性的状态,这种独特的物质形态被称为“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可分为高温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两大类。高温等离子体包括电弧、闪电和火焰;低温等离子体则具有较低的原子核运动速度,表现为低温。
而刘秀穿越前所研究的等离子护盾则是因为在研究等离子体中发现,当高功率微波冲击等离子体阵列时,其内部参数如电子密度会显著增加。
所以,这种现象让等离子体在电磁特性上呈现出类似金属的性质,从而能有效屏蔽高功率微波的侵袭。
更准确的说就是,当等离子体阵列遭受电磁脉冲攻击时,它可以形成一个类金属的保护屏障,这个屏障能够保护内部电路免受干扰。
这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可以用于防御电磁脉冲干扰和提高战斗机的隐身能力。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核物理学家已经注意到原子弹试验时,特定区域内的电子设备会失效。这一现象引起了极大关注,于是就开始研发名为电磁脉冲的武器,这种武器能破坏电子设备而对生物体损害较小。
电磁脉冲攻击通常被描述为只针对设备的“精神”层面进行攻击,导致其功能失效,但设备的物理结构仍然完好。因此,它经常被视为一种“魔法式攻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冲击。
随着电磁脉冲武器的出现,开发相应的防护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当时苏啯的处理方法较为直接,他们认为电磁脉冲对无线设备和芯片的破坏极大,因此倾向于避免使用芯片,转而对电子管重新产生兴趣。最终大家都看到,这种技术选择有些偏离正确方向。
与此同时,米啯科学家探索了金属对电磁波的阻隔能力,早期的尝试包括在关键位置安装金属屏蔽网或使用特殊金属材质以降低电磁脉冲的渗透性,但这些办法的成效有限。
主要的挑战在于,军事装备通常设计复杂,具有尖锐的边角、不规则的形状以及需要预留开口如炮口等。这些设计要素导致金属屏蔽网难以完全覆盖设备表面,也难以有效地阻隔电磁波的衍射效果。
科学家们随后发现,等离子体可以有效屏蔽电磁波。实际上,当航天器重返地面进入大气层时,出现的黑障现象,正是由于航天器表面材料等离子化引起的。
而等离子体护盾能够抵抗电磁干扰,可以应用于无人机。此外,它也可以用于飞机、坦克、舰船的隐身技术。以后,飞机的气动外形不必特意设计成某种形状,因为外部的等离子体团能吸收电磁信号,避免反射回信号,使得地面雷达无法探测到。
当然了这种等离子护盾技术和科幻小说里的能量护盾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要知道这种等离子护盾技术可以吸收电磁波,甚至这种等离子护盾就连激光也可以吸收。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