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此意成丘(下)(1 / 2)

加入书签

晨雾浓酽,翠色朦胧,闲逸安谧。此时,玉顶寺中,作罢晨课的僧人,先后来到茶房,神情安宁,揭开覆在茶叶上的草纸,将堆积好的茶叶入锅四炒。

“黄茶黄叶黄汤的模样,全赖‘闷黄’一道,太过或是不及,都功亏一篑。”无观禅师边察看茶叶黄变的程度边道,“四炒本为理好外形、散发水分和闷气、增进香味,若是起锅后发觉黄变不足,仍要继续堆积至色变适度方可。”

僧人将无观禅师肯定的茶叶拿去烘焙,亦有不少茶叶还需闷黄。茶房中满漾清香,绿间带黄的茶叶仿佛初生海日,平静无争。

曲父一手拈起干透的叶片,仔细端详,道:“此茶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毫毕露,果为上等黄茶。可惜,世人皆以为,这耗费功夫得来的黄色,是茶叶败坏的样子,真是无奈。”

“最初只得黄茶,是因了茶叶的偶然败坏,发觉味道更加温和。”无观禅师道,“当年无意为之,如今无人知晓,皆是相同缘由。世味虽是凉薄,黄茶何曾变却滋味,纵使遗世独立,该是好于屈尊纡贵。”

几人出了茶房,便向禅房而去。无观禅师携了一小包刚刚制出的黄芽茶,落座茶席,用了白瓷茶器,静静凉汤后悠然冲泡,奉与三人。

曲烟茗两手捧着茶碗,看着茶舞道:“此茶真真有趣,茶芽渐次直立、上下浮沉,本就精致的芽尖上还有晶莹剔透的气泡,犹如雀舌含珠、春笋出土。”

“人生在世,亦是如此。年轻气盛之时,往往嚣张狂妄、飞扬跋扈,似怕为人冷落遗忘。阅尽沧桑之后,人则稳重内敛、淡泊明志,山野抑或朝堂皆是闲看风云。”无观禅师含笑道。

“三起三落,妙不可言。”柔薇端碗闻香,再轻啜慢饮,甚是回味道,“此茶茶青嫩香清锐,汤色杏黄明净,口味甘醇鲜爽,口有回甘、收敛性弱、分寸感强,既有绿茶的鲜香,又不乏几丝温和。”

曲父笑道:“黄茶性凉微寒,适于胃热之人饮用,当然也宜酷夏去暑解热之用。对了,无观禅师,若我未记错,这里的茶也曾是贡茶。”

“曲施主所言不错。古时,蒙山之茶被列为贡茶,采制极为郑重。此地的守官在清明之前择选吉日,焚香沐浴,领有僚属,朝拜‘仙茶’,再亲自采摘。贡茶采摘,仅限七株,颇为珍贵,初时不过六百叶,后又定为三百六十叶,为寺僧伴诵经之声炒制。贡茶制成后,贮入银瓶,再盛以木箱,用黄缣(音间)丹印封之,快马送至京城供皇家祭祀之用。此谓‘正贡’茶,亦有‘仙荣’之称。”

曲烟茗将微微倾过茶碗,使得茶汤映彻日光,看着那潋滟淡光,蓦然感伤道:“黄茶曾显赫一时、尽揽殊荣,而今却是日暮途穷。原来,尘世无常,竟至如此境地,繁华落尽终是云烟散去,徒余一片哀叹,和几许执拗。”

“你也不必过于悲伤,”曲父安慰道,“我方才也说了,就算流落末途,尚留本心如初,纵使不免逝去,到底无憾。不然,哪怕委曲求全,到头来,仍是懊悔不已。”

柔薇看看两人,眸中涌过一阵狂风骤雨,很快重归平静,目光浮掠,落在渐高秋阳,怅然落寞。

几日后,三人出了玉顶寺、下了蒙山,沿江而上,向西行去。

走了几城,曲烟茗疑惑问道:“爹,若回瞻彼山,须要渡江。可是。我们往正西,该是不对。”

“烟儿,你可记得,王府之中,我们与王妃娘娘说起黑茶,这大宁中部、西部的黑茶,多是运往何处?”

柔薇不假思虑道:“自是向北售与丹国,西去同西域换了马匹。莫非,曲叔是要携我们访西域黑茶?那可是山高路遥啊。”

“你想哪里去了。”曲父笑答,“我要去寻的,不是茶,而是路?”

曲烟茗愈加不解,轻蹙秀眉,道:“路?这路与茶,可是有何关联?”

“你们知从西南往西域的茶路,皆是马匹运茶。可从这里去西域的茶路,并非如此。”曲父意味深长道。

“那是?”曲烟茗和柔薇不约而同问道,却见曲父黯然摇头。待上了那茶路,两位姑娘才晓曲父的话,的确重重深意。

蒙山自古便是产有好茶,其山势连绵、高耸入云也是不言而喻。一路西区,尽是崇山峻岭、山路崎岖,无半点坦途天堑,莫说马匹难行,就是常人也要再三思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