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抵达 后悔(1 / 2)

加入书签

二月下旬。

洛杉矶的天气还没有暖和起来,早上九点左右,机场外面的风,依旧是冷飕飕的。

好在刘艺菲、秦昊和袁全都穿着羽绒服,包得严实。

“嗨,Crystal、这里。”莱德的声音响起,再搭配他那套黑衣黑裤黑色墨镜的行头,立马吸引了不不少人的注意。

只是看到他身后几个又黑又壮的保镖后,瞬间收回了目光。

“嗨,莱德,好久不见。”

走到跟前,刘艺菲忍不住笑着说道,眼神顺带打量下顾炜的身影。

“Crystal,老板那边很忙,只安排了我过来接机。”

看到刘艺菲的模样后,莱德顿时笑出了声,立马解释道。

“哦哦哦,那我们走吧。”刘艺菲有些微微失落。

“好,上车。”

……

汽车驶入好莱坞这座小城,奥斯卡的氛围已经无比浓郁,随处可见巨幅的电影广告,以及演员明星的写真海报。

一行人直达比佛利山庄,莱德提前一天就吩咐人在准备好了各种食材和日用品。

“老板这段时间很忙,为了赶《猩球崛起》拍摄进度,剧组现在是两班倒,光是额外的加班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再加上连续的公关酒会,其他大导演的首映礼邀请,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左右…”

“快看,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演出,有时间你们可以出来逛逛…”

汽车行驶着,莱德坐在副驾驶座上不停的说着。

刘艺菲听的很认真,即便她知道顾炜很忙,但也没想到能忙成这样。

“快看,那里是我们的巨幅海报。”刘姑娘还在思考时,就被莱德出声打断,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荒野猎人》和《寄生虫》的巨幅海报一目了然。

《寄生虫》海报上的主角是刘艺菲,稍小点的则是秦昊,侧下方还有陈明昊、胡戈、袁全等人,张一谋的名字也在上面。

上面的英文则是写去年在威尼斯获得的荣誉,一部电影捧出了影帝、影后,又拿到了最佳影片。

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被巨幅海报吸引,仿佛想确认下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获得这么多奖项荣誉。

而旁边那一副就比较简单,莱昂纳多位居其中,汤姆哈迪在右侧,左侧则是顾炜的头像。

海报上介绍了顾炜的一些荣誉,比如奥斯卡最佳导演,全球票房纪录保持者。

“老板娘,公司的宣传很到位吧。”莱德得意洋洋的邀功。

“嘻嘻,还不错。”刘姑娘给出了回应。

这下,莱德更来劲了,“这两个广告位置很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了,一周的价格就要数百万美金…”

另一辆车上,和刘艺菲的淡定不同,陈明昊越看越觉得感慨,“没想到我老陈也有登上好莱坞的一天,啧啧,不敢相信啊。”

“不知道想到那边搞定了没有,这次大家能一起走红毯嘛?”

袁全作为配角,威尼斯之行没获奖,这次过来好莱坞,出发前也不确定能否走红毯,毕竟红毯剧组是有人数限制的。

“肯定没问题,导演不是让我们一起过来了嘛,说明他有把握。”胡戈的心态倒是挺好,毕竟顾炜让他从《琅琊榜》剧组过来,不可能再让他半途回去。

胡戈的话让众人放下心来,彻底感受这娱乐之都不一样的风景气息。

………

《猩球崛起》剧组里。

虽然已经是晚上,可现场依旧灯火通明,人来人往。

杰森斯坦森和斯嘉丽约翰逊在卸妆,另一组人员正在做准备。

而顾炜则是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正在和宋戈通话。

“按照财务部门的预算,今年公司的项目成本要增加20%左右,这么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加在一起,起码要多花三亿多人民币。”

“国内片酬又涨了?”顾炜瞬间明白过来。

“对,涨幅惊人,一线明星艺人都快翻倍了,幸亏《画皮3》是去年签约,不然单单是演员片酬就要多付出三四千万。”

听到这话,顾炜微微点头,市场扩大带来的影响终于体现出来了。

也许从今年开始,亿元成本的项目都不能称为大项目了,没有个两三亿投资都不好意思对外宣称是大制作。

“国内不少公司已经向上反应演员片酬问题了,涨的太多,很多小公司根本请不起大腕,而没有大腕带来的影响,拍出的作品又没票房成绩,恶性循环下不少公司已经到了濒临破产得地步。”宋戈继续说道。

顾炜当然明白这一点,要知道无论是新涌入的资本,还是传统影视制作公司,他们都是演员片酬争议的推手,因为不断上涨的片酬,让资本承担更大风险的同时,收益的增长却没有成倍的高于风险。

“一直以来,电视剧行业最赚钱的是电视台,在电影行业,是制作公司、院线,可资本赚钱的时候为什么没人站出来指责?

相比之下,演员其实是弱势群体,所以,当演员想从这份蛋糕里多分一点时,有人坐不住了,呵呵。”

“他们最理想的状态,最好是一个演员五万块钱就能打发。”宋戈也调侃道。

不过演员的片酬太高,对于制作方而言,他们承担的风险确实在成倍增长。

举个例子,七八年前立项一部电影,投资一千万出头就能拍,稍微卖个三千万票房就能回本。

但是现在,比如说请个一线男星/女星去拍一部戏,单单一个人就得占去两三千万的片酬预算,也就意味着总投资至少得三千万,即使同样卖六千万,算上税,一来一回制作方少赚了一半多。

而且因为制作成本的提升,宣发费用的增加,资本方不得不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到最后只能想办法降低成本,而当他们环顾一圈后,最终才发现演员就是最好欺负的对象,就像现在资本方不是赚不到钱,只是他们觉得赚的还不够多。

但是反过来,过高的片酬对于演员也是巨大的伤害,因为制作方为了尽可能的控制风险、压缩成本,一方面在制作时免不了粗制滥造,或者干脆拿着这笔钱去造星,再签下一份二八分的十年长约,虽然同样需要支付片酬,但是不过是把钱从左手倒腾到右手,而且但凡赚的,全都是利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