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吃瓜小分队(1 / 2)

加入书签

第261章吃瓜小分队

冰城,哈飞工业集团。

对于康驰的到来,哈飞的人心情都颇为复杂,很多哈飞人对他都有不小的成见。

自从去年12月份普通版银鹤开始试飞后,哈飞就明显感受到了军方和集团对他们的冷落。

随后的两个月,更是噩耗一个接一个,项目大批量地被无限期暂停或者直接砍掉,普通工程师和技术员,很多也进入了‘在家待命’状态。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流言飞起。

这种情况下,哪怕已经被打造成‘民族英雄’形象的康驰,也依然很难让哈飞人喜欢起来,毕竟这涉及到的,可是他们的饭碗。

不过对于那些并不拘泥于在冰城工作的人来说,哪怕哈飞真倒了,集团也不安排新工作,他们也完全可以直接投奔康驰去。

虽然传统直升机不造了,但造电动倾转旋翼机也要人手的吧?

产业只是升级了,并不是没有了。

而放眼整个华国,估计没人比他们这帮人更适合干这事了。

因此当听到康驰愿意尝试和哈飞合作之后,除了少部分高层管理,有些担心之外,大部分人对他的态度都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非常热情地给了他個隆重的欢迎仪式。

华国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当场承诺道:“只要是康总点名不用的人,我们绝不会偏袒一句,到时候我们会想办法安排他们的去向,绝不让你们为难。”

为了能尽快造出第二台涡扇30,并开始量产,康驰决定先帮盘古基地爆一波生产力。

如果康驰愿意带着技术和设备入股哈飞,大家不用挪窝,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那是在你来之前……既然你人都来了,那就是他们的救星了,能不热情么?”

听到康驰这么直白的话,大家顿时都愣了愣。

涉及到哈飞将来命运的大事情,其实已经不是哈飞的领导可以拍板决定的,不管洽谈的结果如何,他们其实都只有听安排的份。

大唐重工以电动飞行器(除电动机、电池)的技术,以及一些银鹤已有的核心生产线作为资本,入股哈飞和昌河,在两家公司中各占股51%。

绝对控股权,意味着这两家公司的董事长席位,以及人事任免权、财政权都将移交给康驰,大唐重工对这两家公司的运营决策,也就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会议结束后,康驰又私下向张晴交代道:“这两家公司你尽管放手整顿,人事搞不定的,就从待遇上改变,反正财政大权也在我们手上。”

随便搞出一项技术,都可能决定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生死存亡。

“康总不用顾虑,你尽管放手去干。”

康驰的顾虑和担忧,以及哈飞昌河的情况,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

于是康驰直接让飞机送他到了洪都,然后转乘直升机来到钢城,从这里开始了集团‘巡视’之行。

大唐重工这边,康驰自然也把张晴和她的智囊团叫了过来,只不过他们都比康驰先到。

在分工上,哈飞将来主要负责研发和制造军用领域的电动飞行器。

随后他忍不住扭头看向蔡耀斌:“怎么搞这么大阵仗……你不是说哈飞人对我意见更大么?”

“万一嘛,我也不知道这两家公司的水有多深,不过我估计华航领导刚刚的那番话,应该不是在忽悠我,他们但凡目光长远一点点,也不至于为了几个咸鱼惹我不开心,所以刚刚帮你要的尚方宝剑,应该还是很有用的。”

在康驰来之前,哈飞的母公司华国航空工业领导,以及国资委、军方,也都派人提前到了哈飞,顺便还把和哈飞情况差不多的赣省昌河飞机工业的人也一起叫了过来,看能不能把问题一并解决了。

这样的人站在自己这边就是心肝宝贝,站在对立面就是梦魇,谁会为这点小事惹他不开心?

“对了,尚方宝剑这东西,能少用就少用,伱表面上还是尽量和气点,黑脸我一个人唱就行了。”

“嗯,明白了。”

——

对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民营化管理和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

张晴点了点头,对此也表示赞同。

张晴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对这两家公司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规章制度和人事调动,慢慢提高公司的效率和精气神,让它蜕去一些老国企的弊端。

洽谈结束后的第二天,康驰和蔡耀斌,就先后离开了冰城。

尤其是哈飞和昌河原本的管理层。

因此接下来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张晴都得在冰城和瓷都来回跑了。

“呃……有这么夸张么,还要闹到长老院去?”

“只要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降低管理层待遇,让一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位置要钱没钱要权没权,他们自己就会想办法挪位置,如果碰上硬茬再和我说,虽然我也没见过长老院的领导,但他们肯定知道我,多少也会给我点面子。”

这个事情的敲定,让各方都松了口气,但随后康驰却在总结性发言上,直言不讳道:

“既然事情已经敲定了,各位领导也都同意人事任免权交给了我们,那接下来如果涉及到人事变动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全力支持我们张总。”

当康驰一下飞机,看到几十个人拉着‘热烈欢迎康驰博士莅临哈飞工业参观指导’的横幅,以及在寒风中翘首以待的领导们,顿时就愣住了。

“好吧……”

昌河则主要负责民用领域,虽然军转民了,但其国企和军工的性质并未改变,只要有需要,随时也可以造军用飞机。

其实合作的大趋势,在康驰有这个意向后,就已经基本算是敲定了,各方大佬过来谈的,无非就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合作入股方式。

不管怎么说,没有遭到白眼,反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对接下来的合作洽谈也算是开了个好头。

而提高生产力最快的办法,就是多制造和升级几台白妞。

有了这个当众作出的保证,康驰就放心多了。

虽然康驰并不善于谋权,但他善于科研啊。

而且以银鹤的特点,它在民用领域也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未来市场,反而是更大的,对人才的需求只多不少,区别只是他把工厂拍在哪,需求就在哪。

经过一天的研讨会议,在双方自觉的妥协和让步下,合作的方向也很快就决定了。

不止哈飞昌河,但凡国企,哪个没点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里面,区别只是严不严重而已。

刚好康驰的通用经验也不多了,接下来搞无人机航母,及舰载装备集群研发计划也需要大量的升级尝试,对经验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收割生产线设备上的经验。

所谓的视察,其实就是到各大生产线走一走,这摸摸,那摸摸,

那些生产设备上积累的经验,就直接变成了他的通用经验。

其实以前他就考虑过收割生产线的经验,但大秦光学以旧换新的政策很早以前就建立起来了,去大秦的售后仓库走一波,比这大动干戈的视察便捷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