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卖早点(2 / 2)

加入书签

    敲门走进了姚立文的办公室,对方指了指椅子请杜少杰坐下说话。

    杜少杰觉得每一次于默的出现就会有大事发生,这不,王丽雯马上就要被对方忽悠到大洋彼岸去了。

    “局里要求我们再接收一批待业青年,但目前各岗位基本上满员,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杜少杰开门见山,想听听大家对于此事的看法,

    他知道对方留学的事情基本上妥了,只要于默肯出力,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这几个人就是如今小吃店的骨干,有什么事都绕不开他们。

    然后告诉杜少杰,姚立文找他。

    至于企业效益,大家都想的比较少。

    原以为分配到早餐班组的年轻人会叫苦叫累,没想到还有其他班组的人愿意进早餐班组,说是上早班时间更自由一些。

    “哥”

    杜少杰笑着敲了一下桌子,小雅做个鬼脸就不再吱声。

    早餐赚的是辛苦钱,肖建军班组从半夜开始忙活,到上午就下班了。

    这个小吃货对于各种美食味道的分辨能力相当强,就连一些细微的变化都能尝出来。

    稍后,他把董军、黄婷婷和肖建军喊了进来。

    “局里想让小吃部多接收一些待业青年,这是陈局长的意思。杜师傅,依你看来,小吃部大概还能接收多少人?”

    当然,早餐班分配的人手最多。

    匆匆数日。

    哪怕心有不舍,他还是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主要是早餐能吸纳不少人员,刚好可以解决员工增加过快带来的弊端。

    晚上下课,小雅一般都会回老屋那边。她有月票,乘坐公交车很方便,路上耽搁不了多少时间。

    杜少杰随即说了自己的打算,增添早餐项目,同时给几个人做了分工。

    杜少杰知道对方不是在跟自己商量,而且这种事姚立文也做不了主,最终还得按照局里的意思办。

    杜少杰打了一份员工餐,买了一份凉面,然后和妹妹回到了家里。

    “哥,我说了你可别生气,你们小吃部卖的凉面,比你亲手做的稍稍差了一点。”

    黄婷婷,你以后负责【椒麻鸡】的制作,以及其他小吃的制作。董师傅负责【大盘鸡皮带面】和其他凉盘的制作,并协助我搞好管理工作。”

    几人都没有意见,做早餐虽然辛苦,但市场潜力很大,做好了就又是一个利润增长点。

    吃过饭,杜少杰打开柜子,把于默送的卡西欧计算器给了小雅。

    王玉秀现在已经彻底掌握了【德州扒鸡】的制作流程,下午和晚上经常会帮着苏大鹏一起制作,有时候节假日和休息日,两个人能做百八十只鸡。

    除了他们几个,目前小吃店还缺少一个面点师傅,现有的拉面师傅显然担不起这个职责。他不由得想起了农场的秦小妹,对方炒菜虽然不行,但在面点上还是很不错的。

    因此他也懒得啰嗦,张口说了一个数字。

    但这个忽悠肯定是有益的,出国读个医学硕士甚至是医学博士,以后不管在哪里都属于高端人才,前途一片光明。

    他到最后为什么要拿下王学军?就是因为给对方不管交代什么事情,都先强调困难,又没有担当,是个领导都不会喜欢那种人。

    他这个经理和中餐厅总厨的职位相当,都要接受姚立文的领导。领导让他去一趟,他不敢怠慢,随即去了办公室。

    “嗯嗯,我马上去。董哥,单位上没啥事吧?”

    中餐厅、小吃部之间是典型的错位经营,互补性极强而又基本上没有冲突。

    临近晚上下班,黄婷婷走进杜少杰的办公室,笑着问道。

    我可不管你们是谁谁谁家的人,一视同仁,千万不要挑战我的耐心。下面由各个班组的负责人挑人,在工作中培训,一个月之后进行考核。”

    “杜经理,你晚上是不是要去给大鹏过生日?他也喊了我和建军,咱们等会一起走?”

    好在有于默。

    “这样,咱们以后把早餐做起来。肖建军,你最近多研究一下这方面的事情,以后的早餐就由你负责,你来当这个领班。

    中午,小雅放学就直接跑过来找杜少杰。

    公派留学是很难争取到的,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全年只有200名公派留学生。想想全国有多少人在抢这200個名额,就会明白其中难度有多大。

    苏大鹏和黄婷婷、肖建军、邓力、高国强、杨丽等人都很熟,不服不行,这家伙就是个“社交牛”,和谁都能处好关系。

    或许是因为杜少杰在小吃部的关系,相比较而言,他和黄婷婷、肖建军的关系更近一些。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