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火车轨道发展史(2 / 2)
科学部不是没有将蒸汽机移到上试过,又在其前面加了四匹骏马拉着飞奔,都没让飞机飞起来。
磁悬浮,听名字应该和磁铁有关,或者说是通电后产生的磁力有关?
那就是,从天幕得知,关中后来涌入大量的人口,加之小冰河期的影响,降雨减少八水枯竭,关中粮食无以为继。
朱元璋等人再次听到内燃机、磁悬浮技术等,都有些心痒痒。
因此众人也没深究,当然也想不出解决方案来。
【只不过那时的轨道是木头的,车也是人力的,但用在采矿业的确增加了非常多的便利,之后随着工业体系的慢慢发展,木轨被改变成铁轨,人力也被马力代替】
【而枕木下面的道砟,取代的是之前土质或者硬化的地面,不要小看这些小小的石子,其实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
当然蒸汽火车对大唐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他一直督促科学部加紧研发改进蒸汽火车的原因。
得亏标儿多问了一嘴啊。
他也思考过这一问题,此时也是信心满满说道:“禀殿下,此事易尔。”
特别是飞机,起飞原理很像放风筝。
【枕木在轨道之下起到了承托和分散压力的作用,与地面之间的受力面积要远远高于铁轨,他们承受了轨道以及上面货车的重量】
【主要还是环保问题,枕木和道砟的大量开采会导致环保问题,另外一方面则是混凝土所制成的枕木性能更强】
【为了应对更快更高的运载需求,铁轨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传统铁路在我国铁路网中的占比也正在逐年缩小】
“也可以这么称呼!不过名字并不重要!”
可以想见,如果未铺设轨道的话,火车根本跑不远。
科学部的人也完全没头绪,只能靠一个名字猜方向,再去做相关的实验,一步步去逼近那个正确的答案。
压力还和受力面积相关,这点倒是符合常识,只不过平时没有人能将之明白归纳出来罢了,这些还只是后世初中要学的学问。
【只要见过铁路的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铁轨下面的枕木一般都非常的宽,而且枕木的长度要远远长于铁轨的宽度】
【这也就引出了高铁为什么没有道砟和枕木这個问题?】
而且实在不行,就征调民夫,集众人的力量还不简单吗。
所以严格来说,天幕关于轨道、枕木、道砟以及火车的车轮的样式,车头蒸汽机的结构等,还有其发展历程、过去的运行经验,对大唐来说都无比重要。
【直到1803年第一排蒸汽火车的出现,彻底把人类带进了铁路时代,所以是先有轨道再有蒸汽火车】
【那么下面的道砟和枕木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呢】
【经常修建铁路的小伙伴们都知道,铁轨的构造下面铺设着大量的道砟,上面是枕木,枕木上才是两条铁轨】
世界这么大,俺也想去看看,看看“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看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从最开始的蒸汽机、到内燃机、到现在普遍应用的电力机,这么多年的变更列车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而蒸汽火车,则是挽救大唐的镇国重器啊。
朱元璋则是想到了此前天幕提到的室温超导材料,那个极其震撼的载着橘子浮在半空旋转的材料,当时以为是飞机起飞的技术来着。
要知道,下雨天,光是一辆小小的马车都可能陷入泥泞地挣扎不出来,更何况那么重的火车及运载货物呢。
万掌柜很是期待火车到来的这一天。
没想到飞机的起飞更加简单,而那个看不出什么技术的室温超导材料反而如此之难,比磁悬浮技术还难。
这都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拖垮大唐的原因之一,由不得李世民不重视。
所以关于蒸汽火车的一切技术改进和经验,优先级都是很高的,不容许出差错,这一点,都是文武百官悉知的。
之前太子殿下乘坐的那辆火车虽然也有轮子,但并未假设轨道,此前因为是在皇宫内进行试验,所以众人并未预料到这种情况。
可以看到,物理学的学问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不能随时征调民夫掉头吧?朱标其实早有疑问了,这宫中才一节车厢可以让小太监抬着转弯,那列车一长,那么重的火车怎么转弯的。
洪武年间,金陵城。
此前天幕是从远远拍摄的视频,又没有相应参考的东西,众人还以为速度没多快,真自己动手去试才发现,这东西还是挺难的。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铁路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建造方法的劣势也逐渐显现出来】
六部官员中当时所见蒸汽火车时,也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不过看见小太监们抬着火车掉头,思维也跟着走偏了。
在宫室营建等大工程中,通常会使用到一些巨木和巨石,受其重量限制,普通的畜力根本无法拉得动,所以只能使用这种方式来运输,这一点众人都是知道的。
毫无疑问,是速度不够。
“木头轨道?”刘基等人眼前都是一亮,“这和运输巨木或巨石时,下面垫两根圆木一样,都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
为此,连北伐大业都暂时按停了。
真要扩张科学部,恐怕也要等到秋收收了粮,财政宽裕些才行。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