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货币供应理论(2 / 2)
【钱印少了其实也不行,会发生通货紧缩,也就是表现为物价下跌,同样的钱,捏在手里越久能买到的东西就越多,市场上的你我他都会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钱留着将来能买更多东西】
【大家倾向于不消费,市面上流通的钱更少了,通缩会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在实际情况中,通缩的危害程度要远远大于通货膨胀】
【因为通缩的预期一旦达成,那么市面上的各种商品就会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会降价,又形成恶性循环,厂家无法回笼资金,就会关闭工厂,导致大量员工下岗,员工因为下岗,又会更加不敢消费等等】
【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有经济学家对货币供应数量展开过研究,他们认为货币的供应量应该与社会的经济总量是同步增长的,来建立个简易模型说明一下你就懂了】
【比如假设1个国家只有A/B两户人家,A家有米100斤,B家有麦100斤,米麦价格都是1元1斤,此时这个国家的货币刚好是200】
【过了一年,A/B家再收成米麦各100斤,那么此时市面上就有米麦各200斤,货币还是200元,因为是简易模型,所以我们就假定他们不消耗米麦就行了。】
【此时如果不发行货币的话,那么是不是米麦的价格要各自下跌0.5元才合适?要维持币值/物价稳定,是不是要增发货币200才行?】
奉天殿前,一干小吏都奋笔疾书。
朱元璋、胡惟庸、刘基、海渊等人都忍不住代入了天幕中提到的建议模型,分别是不增发货币、增发200、增发400等情况。
增发400或者更多的情况他们已经见识过了,很明显理论是正确的,甚至增发超过一定数量,大家都已经抛弃这种宝钞了。
从逻辑上来讲的话,天幕说的理论是没什么毛病的。
“问题是,市场,人心真的会如天幕所讲的那样吗?”
“就拿不增发的情况下来讲,我身为米行老板,去年还卖1元1斤的米,今年只能卖0.5元1斤,那我肯定不干的。”
“对啊,这货币理论感觉怪怪的。”
户部众人当即模拟了起来,说的也是很现实、符合逻辑的话。
刘基皱着眉头说道:“但是你忘了,如夏秋季一般,市面上的米麦多了,价格就自然而然降下来了,冬季时节米麦价格自然会上涨一些。”
“就算你不卖,商品总有一定的保质期,过期了不卖掉就只能扔掉,实际上就更亏了,这期间肯定有议价,直到议出一个双方都觉得合适的价格为止。”
“对啊,怎么忘了这一点。”
“米麦保质期久还好说,像烧鸭点心等吃食影响会更直接。”
众人点头,很快就接受这种符合日常生活实际情况的说法,也就是说米麦价格波动是很正常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和它本身供应数量有关,又受到货币供应的影响。
人在其中,基本都受其左右,因为这天幕讲的,都暗合人性。
“妙啊,那如果说我存着钱,过1年,1元能多买1斤米麦,那肯定是存着钱等将来再用。”不少人眼前一亮,显然对此兴致勃勃。
朱元璋很是赞同,钱真的能掰开使的话,等一年又算什么?等个两三年他都愿意,甚至还巴不得多存点。
一想到这种情况,刘基等人都眼前一亮,谁敢说不缺钱啊,做梦都想将钱掰成两半用的。
不过想想,这不就是天幕提到的通货紧缩了吗?而这种情况会比通货膨胀还严重?
“这个理论还挺有意思的!那又该如何统计经济增长总量呢?”
“无非是统计粮食和各类作物税收情况,还远出其真正产出总量”
“但你忘了,人是会消耗粮食和各种商品货物的,如果按产出算,货币不就多了呢?”
【在这个明显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衡量钱的升值贬值,看的就是它的购买力】
【货币的供应量一般是由各个国家的货币管理机构进行调控,Y妈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
【一个是调控存款准备金利率,存款准备金是Y妈为了防止发生挤兑而硬性规定的,比如商业Y行有10万元储户刚存进来的存款,商业Y行并不能直接拿10万元出去放贷,需要上交一定比例给Y妈保管,这个就是存款准备金】
【通过调节这个利率,就可以调节银行贷出去的货币量】
【第二个就是发行货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印钱或者放水.】
【这里面也有两种方法,分别是依赖F贷.这种放水需要一定的资产抵押,在需要减少货币供应时,Y妈会归还抵的资产并要求商业Y行把货币退回来。】
【另外一种就是外汇,像国内公司在国外赚的钱,这些货币是不能在国内直接使用的,需要在Y行那边兑换成我们的货币才能在国内使用,那外国人来国内投资做生意也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基本都要握在国家手中才行.】
唐,长安城。
“购买力!这词真是绝妙!”李世民等人眼神发亮,很明显在那个简易又极端的模型里,货币的价值飘忽不定,看货币的票面标的数字其实毫无意义。
用购买力来体现货币的价值,能简单而深刻反映出其实际情况。
“这里的商业Y行,说的就是钱庄吧?”众人通过其所描述的内容,已经猜测出来了是钱庄。
李世民等人吃了一惊,不过想想也是,天幕三个月前在一条鞭法中提及了,大明将白银货币化的后果。
现在只是将白银换成了纸币而已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