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苏霍伊的野望(1 / 2)

加入书签

第149章苏霍伊的野望

尽管各个俄罗斯航空企业实际上都是独立参加的这次香洲航展,但无论是从苏霍伊集团的体量、还是波戈相本人在集团中的地位而言,他都算得上是半个“领队”角色。

毕竟在过去的几年中,苏霍伊都是和华夏方面打交道最多、并且交易额最大的。

所以此话一出,本来已经准备回去休息的众人又重新把目光投向了坐在沙发上的波戈相。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次航展上,华夏参展的所有军工单位都使用了相同的名义,我咨询了一下队里的翻译,正式名称应该是华夏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经过他这么一提醒,房间里的众人都开始认真地回忆起自己这一天中见过的华夏工作人员。

一整天中最清闲的莫辛首先点了点头:

“好像确实是这样,他们的工作人员都穿着相同款式的衣服,工作牌的样式也非常接近。”

“所以……他们的整个航空工业体系,是有一个专门对外的公司来负责军贸和军事技术合作?”

还是布拉托夫的反应更快一些,抓住了波戈相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

“没错,就是这样。”

后者见到有人接住了自己的话,面露兴奋地继续说道:

“不得不说,华夏人在做生意这方面确实很有想法。”

“他们的航空工业体系基本上是照搬了我们以前的那套,也同样在后来进行了企业化改制,但是实际操作中,依然执行了厂所分离的模式。”

“经历了过去几年,大家应该也都能看明白,我们这些过去只负责飞机设计或者生产的研究所和制造厂哪怕套上了企业的外衣,也并不擅长商业化的那一套东西,在军贸市场上各自为战,经常会吃亏。”

最后这句话确实引起了房间内大多数人的共鸣。

联盟解体之前,武器出口这种事情都是由对外贸易部工程总局这个庞大的专业部门所负责。

当有国家提出采购或援助武器的申请时,将会由外务部门转交给工程总局进行审批,再与国家计划委员会协商出口价格和供应方式等详细问题。

而军工生产部门只需要在收到生产任务和拨款之后,按照要求制造并交付武器装备即可。

但是1991年后,他们这些原本在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下只担负技术工作的设计局和研究所,几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直接抛入了残酷的国际竞争中。

毫不意外地,几乎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去做生意,怎么谈判,怎么签署协议,怎么进行交付……

其中比较幸运的,如米里直升机厂股份公司和苏霍伊航空集团,还能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主打产品勉强混个温饱。

而不太幸运的,比如雅克夫列夫、伊留申以及卡莫夫这些,则因为无法为产品找到销路,别说给员工发工资,就连发生活必需品都困难。

“米沙说的没错。”

洛兹科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落寞:

“伊留申设计局这边的员工,已经有几年时间没领到过全额工资了,尤拉索夫同志几乎找遍了所有的关系,才勉强维持着整个设计团队没有散掉。”

他提到的人是安德烈·弗拉基米罗维奇·尤拉索夫,伊尔76和伊尔78的总设计师,也是如今伊留申的掌门人。

其他人的脸色也多少有些阴沉。

尽管解体之后最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但是对于这些曾经背负着无数光荣的人们来说,仅仅苟延残喘地活下去,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波戈相同志,你刚刚提到的非正式的事情,具体是指什么?”

终于有人打破了有些压抑的气氛。

“我想参考华夏人的方式,由我们在做的这些企业,共同成立一个性质类似于工程总局的公司,从过去负责协商出口价格的那些人里面招募专业人士,集中负责航空装备的外贸业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