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多物理场仿真(2 / 2)

加入书签

这些问题虽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涉及到的领域也完全不同,但大家面临的困境都是一样的——

但话得分谁说。

魏永明的眼神稍稍黯淡了下来,显然,他是希望能够继续通过数值计算方式走下去的。

另外在原来的时间线上,FEMlab也是在2005年改名为COMSOLMultiphysics并正式涉足多物理场仿真领域,在时间跨度上也就是8-10年的水平,LV3级别的理论应该足以应付。

前世作为一个做项目的科研狗,常浩南选择以今年下半年作为时间节点自然也是考虑了魏永明他们面对的实际情况——

更何况工程软件这种东西,总归是需要收集数据做版本迭代的,不可能指望着首发就是尽善尽美,而哪怕现阶段只能把最基本的力热耦合做出来,对于几乎所有的行业来说,都堪称一个巨大的助力了。

因为这是华夏唯一有可能实现技术跨越的途径。

在花了些时间总结语言之后,常浩南以谨慎乐观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就现有的技术手段而言,这个问题无解。

“当然,或者不如说,这正是我研究算法和控制理论的最终目的。”

他还是没有选择过于半场开香槟的说法。

刚刚还有些失落的魏永明猛地兴奋了起来:

就比如类似的话,他在几天前刚刚跟三个燕京大学的学生讲过。

现在又对一个青华大学的学生说了一次。

在此行前来之前,魏永明当然也做过一些功课。

“但铸造过程并不符合这个假设……”

因此常浩南这段时间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就是编写一个新的、综合的多物理场仿真建模软件。

属于放在一个课题里面能直接结题的那种。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这位总顾问口中的“阶段性成果”,一般而言都并不阶段。

“如果顺利的话,那么下半年有可能出一些阶段性成果。”

多物理场仿真如果归纳成数学问题,其实就是求解非线性程度极高的偏微分方程组,但由于工程上只需要数值解并不需要解析解,因此总体难度应该还好。

“比如你刚刚提到过的铸造过程,会涉及到一个流固耦合,只有在微小形变量假设下,这才是个弱耦合问题,因为流道会对流体产生影响,但反过来流体对流道的作用就可以被忽略,这样的问题可以解耦解决。”

也是他迫切地想要把系统的理论能力等级升到LV3的原因。

科研项目到了年末是要交阶段性总结报告的。

如果他把这个软件一杆子支到明年,那项目组很有可能在进度压力下选择回归传统路线,保证报告里面至少有内容好写。

实验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缺乏理论指导的实验对于当今的华夏来说,成本确实太高了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