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十倍寿命,还真不是吹牛逼?(1 / 2)
第447章十倍寿命,还真不是吹牛逼?
当常浩南接到一个从苏省打来的电话时,他刚刚跟杜义山和刘振响二位大佬开完会——
时间已经来到8月末,之前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征求意见函,也到了需要提交报告的时候。
当时征求意见的,主要是三件事。
一是把航空工业总公司拆分成一集团和二集团。
这也是三人讨论的重点。
国企的集团化、去行政化改革,属于时代的大趋势,总体上也绝对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并且这次拆分也并不只是针对航空工业,实际上,原有的五大行政化总公司(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全都会被一分为二,变成科工委下属的十大集团。
无论是作为重生者的常浩南,还是老谋深算的另外两位资深院士,都明白这绝不是几个人能够改变的。
但拆分的方式却可以讨论。
以常浩南马后炮的眼光来看,航空和造船行业的拆分都不算成功,分家的航空工业一、二集团以及南船和北船都在后来十几年中先后重新合并,折腾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事实证明,两家业务范围完全重合的企业并不能真正实现预想之中“在竞争中相互促进”的作用,反而会产生大量内耗,并不是一种合理的拆分方式。
而核工业和航天工业的改革方式就要合理的多。
它们根据业务不同分别拆分为了核工业集团/核工业建设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在安然度过了刚开始的不稳定阶段后,反而逐渐开始把业务延伸到对方过去擅长的领域当中,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良性竞争。
因此,三个人最终达成共同意见,建议把航空工业总公司根据业务范围一分为二,变成航空工业集团和航空动力集团。
二是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航空公司合并,这一点其实跟航空工业关系不大,三人也并非商业或者管理专家,因此只是建议应当保留一个由空军或航空工业系统运营的航空公司,类似安东诺夫航空或者伏尔加-第聂伯航空,以保障自主型号拥有最基本的市场。
三是选址建设一个全新的、专门面向国际航空产业链服务的航空产业园。
根据杜义山的说法,目前在几个候选城市中,支持庐州的人选更多。
在这件事上,三人最终没有得出一个一致意见。
只能说,庐州的经济水平、工业基础、交通便利性都满足要求,地理上不南不北,政策上也相对比较偏向于制造业。
总之是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选择。
直到常浩南拿起电话听筒的时候,他还在想着刚刚三个人之间的谈话内容,同时正在看杨慧梅给自己拿过来的一份文件——那是TORCHMultiphysics软件面向欧盟地区的用户协议内容。
“你好,我是常浩南。”
“常总,我们的新轴承钢,搞出来了!比斯凯孚原厂的钢材还要好!”
电话那边的声音由于兴奋而有些变形,加上常浩南本就处在一心二用的状态下,脑子一时间还没转过来,因此听到这句话之后直接愣了一下:
“你是……”
“我是方满昌,兴澄特钢的总工艺师,之前我们见过的。”
方满昌这才想起来还没报自己的身份。
常浩南也总算回过味来:
“哦,原来是方总,你们这就……”
“别别别,我哪能算什么总……”
电话那边的方满昌赶紧打断常浩南,纠正了后者的称呼:
“常总您叫我小方就好。”
“那什么……”
方满昌看上去应该有个四十来岁,就算考虑到冶金这个行当比较熬人,老的快,也得有个三十几,这个小方实在是很难让嗯叫出口。
对方如何倒是无所谓,但不能把他自己给叫老了。
“方工,伱们这就把新钢材给搞出来了?这么快?”
尽管对于自己的方法很有信心,但现在距离交易达成才过去不到两星期时间,要完成样品生产、工艺选择和检测,似乎还是太快了一些。
“嗐,这可是常总您拿出来的东西,我们肯定是高度重视,回来之后马上就根据我们过去的一些经验进行推算,然后把手头其它所有研究和测试全都停掉,集中全部力量,朝这一个方向专门攻关,这才在今天早晨做完的……”
兴奋之下的方满昌絮絮叨叨,话语中不着太多重点,但也没忘了把研究新钢材的过程给略微“美化”一下。
实际上他回来之后只是根据常浩南的方法,凭借直觉和经验选了几个数值交给了手下最不受待见的人去做。
谁想到运气爆表直接就找到甜点了。
如果运气差点,那就算最后能开发出来,恐怕也要慢上不少。
这也是方满昌后怕的点之一。
当然,这些细节,他肯定是不可能说出来的。
“所以,具体性能如何?”
常浩南理解作为一个研究人员,在经历了多年的至暗时刻之后终于看到黎明时的兴奋,恨不得逢人就把整个过程给讲一遍。
但他现在实在是没这个闲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