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用预警机做测试(2 / 2)

加入书签

    对于纵向课题来说,如果你申请的经费没用完,不仅不会得到奖励,甚至还有可能会挨批。

    逻辑也很简单——

    花不完你当初申请那么多干什么?

    但即便如此,在申报课题的时候,也绝不会有人真的先想好怎么花钱,然后再按照计划金额去弄钱。

    而一定是尽可能多地弄到经费,然后再找地方花。

    所以,到了每年年末,以及项目快要结题的时候,就会出现突击花钱的情况——

    当然,这绝对算是幸福的烦恼。

    对于绝大多数课题组来说,麻烦都是钱不够用,而不是花不完……

    不过,孟震远眼下面临的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过去的所有经验。

    他根本不是剩了些钱需要花出去,而是连一分都没花就要结题了。

    “嗯……有多少?”

    常浩南倒也不准备客气,毕竟这课题相当于就是他搞定的。

    “三年,每年20万。”

    孟震远回答道。

    “那好像也不够干啥……”

    常浩南单手扶额。

    其实,60万经费的项目放在2000年绝对算是大项目了。

    只不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最终,他决定先跳过这个话题:

    “算了,先留着吧,反正结题最快也得等到今年年末,等我有哪块需要花钱的时候,再跟你联系。”

    ……

    经费问题只能算个题外话。

    重点还是项目本身。

    接下来,常浩南用大概两个小时,给孟震远和唐林天介绍了自己改良之后的流形学习算法,以及使用这种算法对多波段光谱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的思路。

    简单来说,在传感器已经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数据太少而是数据太多。

    以至于根本无法分辨其中哪些有用,哪些无用。

    而流形学习技术,就可以从一张充斥着以兆乃至吉计数信息量的雷达成像图当中,精确提取出所需要的特定数据,以进行分析。

    当然,这只是诸多应用场景中的一个而已。

    如果计算机性能够强,那么也可以实现诸如人脸识别、图像搜索之类的高级功能。

    “听上去非常……完美。”

    在常浩南介绍完之后,孟震远觉得自己几乎已经被这个精妙的方法所折服了:

    “不过,还有个问题……”

    “我们的卫星还有一个多月才会发射……虽然我也认为这个思路可行,但总归还是需要进行测试……”

    说到底,还是前者的动作有点太快了。

    “嗯……确实。”

    常浩南点了点头:

    “卫星把数据传回来可能需要三月了,而且地质信息要做校核的话,还得等现地勘探的结果出来,效率实在有点低……”

    他相信自己开发出的算法肯定不会有错。

    但要想优化出足够好的效果,还是需要足够多的样本来进行比对调参。

    靠资源二号01一颗卫星,配合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几十号人,恐怕效率很难满足要求。

    “反正只要是遥测数据就可以,那要不然让科学院那两架里尔S也加入进来?”

    旁边的唐林天提议道。

    80年代中期,华夏从美国进口过两架里尔S/II公务机平台的电子侦察机,后来挂在科学院的名下。

    除了军用以外,也会执行一些科学测绘方面的任务。

    常浩南摆摆手:

    “这块的短板是现地勘测的效率不行,哪怕多两架飞机也……”

    说到这里,他突然眼前一亮。

    说到底,流形学习算法的功能是特征提取。

    那就不一定要把目光局限在地质信息上面。

    对地侦察、战场监视、目标识别……

    也是一个道理的嘛。

    而且因为建筑和车辆之类的目标可控,甚至都能省去数据校核的功夫。

    这个时候,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绝佳的试验平台——

    已经首飞了的空警200。

    虽然那部厘米波雷达在对地探测时精度有限,不能跟正经的合成孔径雷达相比,但考虑到巨大的天线面积和功率,如果只是用作技术验证,应该问题不大。

    而且,还是一石二鸟。

    除了给高光谱遥感设备做验证以外,也是在给华夏未来的战场指挥机、综合侦察机、或者战略侦察卫星进行技术上的准备!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