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育种专家(2 / 2)

加入书签

    贺广佑显然跟庄秉昌并不太熟,但语气中还是带着尊敬。

    毕竟,德国留学,属于留学圈里的地狱难度了。

    有一种说法,叫做“在德国留学的三年可能是你人生五年中最漫长的七年”。

    能毕业就已经非常厉害了。

    而听到这里的常浩南则差点笑出声来:

    “那你能联系到这位庄教授么?”

    贺广佑没有马上回话,而是低头从公文包中拿出了一个透明的软盘盒。

    里面的软盘按照不同颜色被分门别类归纳得整整齐齐,而且侧面还都贴着便利贴。

    显然都是贺广佑整理好的相关资料。

    因小见大,翟明国之前评价他“治学态度严谨”,应该还是靠谱的。

    “二位见笑,我电脑本来用的就少,出差也都是到荒郊野外,所以没买笔记本电脑,只能拿着这个盒子过来了。”

    贺广佑说着从里面挑出一张软盘。

    “我之前倒是没和他接触过,不过这里面有他发表过的几篇论文,上面有联系方式。”

    这年头国内的期刊都是比较狂野的。

    有时候不仅会给出通讯作者的工作单位和邮箱,甚至会把作者的大头照和办公室电话都给列在上面。

    官方盒武器了属于是。

    不过在这种时候,反倒合了常浩南的意。

    他把那张软盘接过来,插进笔记本电脑。

    里面是几篇论文。

    “话说,这个庄研究员既然是刚从农业大学到吉省农研所,那他之前发表的论文,难道不应该是挂着农大那边的联系方式?”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翟明国此时突然开口道。

    “他应该是带着成果进的农研所,刚刚才发过一篇新论文,日期最近的那个就是。”

    贺广佑回答道。

    常浩南心中直呼一声会玩。

    带成果进组,属于十几二十年后青年教师的普遍操作。

    就是把自己读博或者博后期间的研究成果留下一部分,等拿到非升即走的合同之后再发。

    这样就可以算作转正时的成绩。

    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无压力渡过考察阶段。

    只是想不到现在就已经有这种玩法了。

    很快,他就从一大堆文件中找到了那个前几天才被加入进来的PDF文档。

    《大豆基因组F连锁群较高密度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

    这篇文档甚至还是已录用而未正式见刊的状态。

    点开之后,果然发现其中一位作者正是庄秉昌。

    虽然不是通讯作者,但这份文档甚至还带着投稿信息,也不知道贺广佑是从什么渠道搞过来的。

    总之,第一页下方列出了作者的基础信息和联系方式。

    “我不是什么知名的专家,庄研究员应该没听说过我。”

    贺广佑说道:

    “所以由您二位来联系他,可能会更好一些。”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