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沙漠改造的最后一块拼图(1 / 2)
中间休会,去验证一下突然出现的灵感。
你听听,这像是人说的话么?
上一个使用这种句式的并且得到广泛流传的,大概还是十八路诸侯讨董时候的关二爷。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好在这种内部的闭门会议,其实也没什么休会不休会。
大家今天散了,改日再碰个面就行。
再考虑到说这话的人毕竟是常浩南,所以众人最后还是接受了他的要求。
离开工建委之后,常浩南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庄秉昌。
很幸运地,后者此时并没有在荒无人烟的蒙省试验田,而是在吉省农科院培育最新一批的固沙作物。
因此得以带着截至目前的研究成果连夜飞往京城……
当庄秉昌抵达火炬实验室的时候,常浩南也刚好结束了一整个通宵的工作,回到办公室——
尽管还没有完全确定聚合物的聚合度和基团比例,但经过一晚上的计算,他至少已经确定了疏水主链+亲水基团这一思路本身的可行性。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顺便得到了些意外之喜……
……
二人一见面,庄秉昌就热情地上前两步:
“常院士,我这总算是得着机会,能亲口祝贺您成功当选咯……”
“……”
常浩南这些年基本都是在京城和镐京两地活动,而庄秉昌的工作地点则是在蒙省和吉省。
俩人平时基本都是通过邮件和电话往来,基本只有每年末汇报的时候可能见到一次面。
但因为03年末,常浩南急着赶去镐京处理项目的事情,所以算起来其实有两年没见面了。
闲谈当中,庄秉昌还在无意中透露,前些年他的家乡曾经希望能把他作为人才引进回昌阳农学院,但考虑到有很多进行到一半的研究项目还在吉省,而且跟常浩南合作也是用了吉省农科院的名义,中间换地方实在太麻烦,最后还是拒绝了。
常浩南嘴上乐呵呵地应付着,却心说你可幸亏没回去,否则万一出点啥意外,我这些年可就全都白忙活了……
一番寒暄之后,二人总算谈起了正题:
“庄教授,你那边的作物育种……大概进行到什么地步了?”
庄秉昌在业内以大豆育种专家的身份而闻名,但实际上,他的团队已经不只针对某种单一作物。
尤其常浩南这边提供的资源即便再怎么少,也比此前在农科院的时候丰富,所以他实际上是率领几个来自不同机构的团队,同时对多类固土和植物进行遴选。
而谈起业务的庄秉昌也迅速进入了状态。
“比想象中顺利很多……”
他说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使用痕迹非常明显的笔记本,还有一个U盘——
在进入21世纪之后,软盘这种东西总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常浩南把U盘插上电脑,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几十份试验记录文件。
“我们已经优化出了几种根系强度突出的作物品种,包括披碱草、裸燕麦、藏沙蒿……这一类植物根系可以对土体产生摩擦加筋作用和网格包裹作用,提供附加的黏聚力,同时减小土体受到的侧向剪切力。”
庄秉昌得心应手地把笔记本翻开到想要的那一页,把上面记载着的数据指给常浩南看:
“另外,植物本身的水力作用也可以调节土体水分在大气、植物和土体间的运移交换,改变土体的抗剪强度……也就是说,能够直接增强您之前提出来的那种万向结合约束力……”
“在通过两到三轮次的土体条件改善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正在培育的耐旱、耐盐碱的紫花苜蓿和大豆品种,开始对土地肥力进行恢复……”
听到这里,常浩南当即打断了对方:
“你是说,之前的三轮太空育种……就算是有成果了?”
太空育种的有效性基本完全靠一手运气
↑返回顶部↑